嘉靖马草折银壹佰两(再说银锭【22】明世宗朱厚熜)

标签:
收藏银锭明朝银锭嘉靖马草折银壹佰两 |
分类: 银锭牌印青铜器 |
明代的货币政策是银、钱、钞并用,是大额用银,小额用钱。已经形成银本位制度,“银一两当钱一千文,当钞一贯”。官商民皆大量用银,市场流通使用的铜钱,其价值很小,仅为总价值百分之几。
明代的银锭,有了显著的变化;长度较元代变短,厚度增加,束腰较小,两端的弧形消失,周缘增高,特别是两端更为突出,翘起形成一个双翅。可称其为“矮翅型元宝”。
我收藏有银锭“嘉靖十三年马草折银”;
此银锭形制
是长方体,俗称“银条”。
长242毫米,宽70毫米,厚14毫米,重约2880克。
正面錾刻三行字;
右;
直隶凤阳府
寿州
征收银
嘉靖十三年
南京马
中;
草折银
壹佰两
左;
司史
方一林
太户
袁仲
银匠
马先。
解读: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1403年朱棣夺得帝位,因其大本营在北京,不愿意留在南京,故经过一番修葺营建后,就又定都北京。从此明朝就有了两京,而且两京都设政府,有两套班子。此银锭上的铭文“凤阳府 寿州”就归南京管辖。铭文中的“马草折银”记录了明代的赋税,还有一项是“马的草料”,而且是“折”成“银子”来收取的。可见明代的农民负担还是不小的。
2;网上搜得类似银锭一例:
浙江省博物馆藏;“直隶凤阳府寿州征收□嘉靖十二年南京马
3;我收藏的“马草折银”距今已有480年的历史。又是“壹佰两”,其历史文化价值是比较珍贵的。估价188万元。
笑公藏明朝“嘉靖马草折银壹佰两”,图片4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