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发箍”(红山文化玉器 之九 )

标签:
“碧玉发箍”红山文化玉器健康 |
分类: 红山文化玉器 |
“碧玉发箍”(红山文化玉器
赤峰(市)的名称,是因为有一座“红山”而得名,“红山”是俗称,“雅称”则为“赤峰”,“红山文化”当然与赤峰有关。“红山文化”;是指 以赤峰地区为中心,包括辽西及冀北,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古人类文化遗存。(主要为西拉穆伦河、老哈河、大凌河流域)。距今约有五、六千年之久。
赤峰地区有许多古人类遗址,出土了很多骨器、陶器、石器、玉器。出现在古玩市场上的,很难知道准确的出土地点,根本没有“考古出土记录”,都是“摊贩”所卖。也不为国家所承认,全凭你的眼力,更何况是赝品泛滥!能掏得真品,就是“大吉大利,福星高照”了!
我之前已经发过博文,介绍过《红山文化玉器 之一……之八》
“发箍”的基调是“碧”,实则“碧”的颜色深浅不一,层次变化无穷。为花卉草木,为亭台楼阁,为山石流泉,为芸芸众生,……简直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而且是内、外全景! “发箍”若斜口向下,形似马蹄,故又称“玉马蹄形器”。其上下左右都有一定弧度,倾斜度,“不可言状”。其内上部,还有五六条“波浪”棱。 平口一面较小,在纵轴方向,有两孔,可以穿过一“发簪”,以固定“发束”。
至于其用途,大概是“红山人”中的酋长、巫师等贵族所使用。也是能够通神的“神器”
据说有人做过实验,用现代工具,在一块厚十五厘米的玉料上,切割出一个圆筒状的玉芯,只用十五分钟。据推测,五六千年以前,红山人要取出同样大小的一个玉芯,可能得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发箍”器形大,工艺复杂,是最为费时费力的“神器”。在红山文化玉器中,包含的劳动量最多,应该是“劳动价值”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