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宋元寳”篆书 (宋钱【64】 徽宗赵佶钱)

标签:
“滤卧獙棥篆书六品健康 |
分类: 宋钱 |
“聖宋元寳”篆书 (宋钱【64】 徽宗赵佶钱)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哲宗崩,年仅二十五,无子。皇太后谕遗制,立弟端王(赵佶十九岁)即位于柩前。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皇太后七月即“罢同听政”第二年正月崩)
徽宗(赵佶)上台初始,就与哲宗相悖,贬罢了变法派人物章惇、曾布、蔡卞等。重用奸佞之臣(如蔡京),“疏斥正士,狎近奸谀。骄奢淫佚”,初露端倪。
徽宗第一个年号“建中靖国”,虽仅一年,铸钱颇多。铸有年号钱“建国通寳”、“靖国元寳”,还铸有 “聖宋元寳”和“聖宋通寳” 两种“替代年号钱”。特别是“聖宋元寳”版别多而复杂。
让赵佶继位是皇太后的主张,章惇主张“在礼律当立母弟简王”。赵佶当然要感谢皇太后,一定要“向皇太后颂聖”了。 “聖宋元寳”主旨就是向皇太后表忠心!颂聖!
我收藏有“聖宋元寳”篆书小平五品,大钱一品。
1、宽缘阔穿小字,直径23·5;毫米。重 3·7克。宽缘阔穿小字,寳方貝。
2、中冠宝,直径23·7毫米。重 4·8克。中冠宝,寳“貝”上大下小。
3、长冠寳开裆元,直径24毫米。重 4·2克。长冠寳,寳字较长。开裆元。
4、长冠寳小样大字,直径22毫米。重 3·1克。长冠寳,小样大字。
5、长冠寳空心耳,直径23毫米。重 3·5克。长冠寳,聖空心“耳”。
6、篆书折二铁范铜,直径29·5毫米。重 9·5克。
古籍摘录:
《宋史·志第一百三十三食货二下》
钱币
……
徽宗嗣位,通判凤州马景夷言:「陕西自去年罢使铜钱,续追官措置钱法,未闻有深究钱弊轻重灼见利害者。铜钱流注天下,虽千百年未尝有轻重之患。独铁钱局于一路,所可通交易有无者,限以十州之地,欲无滞碍,安可得乎?又诸州钱监鼓铸不已,岁月增多,以鼓铸无穷之钱,而供流转有限之用,更数十年,积滞一隅,暴如丘山,公私为害,又倍于今日矣。谓宜弛其禁界,许邻近陕西、河东等路特不入京城外,凡解盐地州县并许通行折二铁钱。如此则流注无穷,久远自无轻重之患。」继而言者谓:「铁钱重滞,难以赍远,民间皆愿复用铜钱。当公私匮乏之时,诸路州县官私铜钱积贮万数,反无所用。」乃诏铜铁钱听民间通行,而铜钱止用籴买。
建中靖国元年,陕西转运副使孙杰以铁钱多而铜钱少,请复铸铜钱,候铜铁钱轻重稍均,即听兼铸。崇宁元年,前陕西转运判官都贶复请权罢陕西铸铁钱。户部尚书吴居厚言:「江、池、饶、建钱额不敷,议减铜增铅、锡,岁可省铜三十余万斤,计增铸钱十五万九千余缗。所铸光明坚韧,与见行钱不异。」诏可。然课犹不登。二年,居厚乃请检用前后上供铸钱条约,视其登耗之数,别定劝沮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