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裕国通商”  (清钱【55】   清代钱庄钱)

(2013-06-05 07:09:08)
标签:

“裕国通商”

、清“晋商介休范氏”

健康

分类: 清钱民国钱

     “裕国通商”  (清钱【55   清代钱庄钱)

 一“钱庄”的产生和衰落。

  1、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超过前代。清朝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在沿海口岸和城镇商业发达之地,在“银铺”和“钱铺”的基础上,“钱庄”应运而生。清朝流通货币品种多而杂乱;商业买卖小额使用铜钱,大额用银。而且银子又分,散碎银子、元宝、银锭等,再加上外国银元大量涌入,银子的重量成色又各不相同,多种货币的兑换业务日益增多。清朝政府收税只收银块,这就需要通过“钱庄”,将零散银子改铸成合乎规格的银锭,“钱庄”也可获得相当利益。金属货币(银子、铜钱)难于清点和运输,“钱庄”可以为社会提供一种“钱贴”(信用条据)。凭此,持有人可“兑现”,也可以在交易中代现钱流通。历史证明,“钱庄”的发达兴盛以及后来的没落衰败与清朝相始终。到了民国,“钱庄”就逐渐被“银行”所取代了。

  2、因为“钱庄”,信用度较高,有的也发行传统“铜钱”样式的“代金券”,本文要说的“裕国通商” 背“壹千文正”就属此类。

  3、满清入关之前,山西部分“晋商”就与满清贵族有商业上的往来,帮助了清军。满清入关而占有天下,成了“主子”,因而对“晋商”在政策上,有许多“优惠”,大开绿灯。因而“晋商”得以快速发展壮大。属于“晋商”的“钱庄”数量最多,资本规模也较大,遍布全国主要商阜。“晋商”的“钱庄”……随着清朝的灭亡而衰落了。

  “裕国通商”到底为何时何地何人所铸造?

1、清“晋商介休范氏”说。

满清在入关之前,就与蒙古部落结盟。得天下后,继续这一方针,优待重用蒙古贵族。并且利用喇嘛教控制、怀柔蒙古,在山西五台山大兴土木,造佛寺,请喇嘛入住。开创了“和尚”“喇嘛”同山同住的盛况。

据说;五台山建寺之时,于交城设立税口,水泉滩设立木厂,为方便资金周转,晋商介休范氏铸造了名为“裕国通商”的“代金券”。 晋商“钱庄”铸钱还有“晋记庄兑·一百文正”。

2、民国初年“苏州钱庄”说。

有人说;民国初年,苏州一带的钱庄,铸行过几种临时代用币。“裕国通商”背“壹百文正”、“壹千文正”,“伍合钱庄·壹串文正”,都在其中。

根据:“国”字,口框中一个“王”字,最早见于“太平天国”钱之“国”字。故铸造时间应该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推论之为“民国初年”。

  两说都有根据,只能并存。

  我只收藏有“裕国通商”背“壹千文正”一品,直径34毫米,重10克。

 “裕国通商” <wbr> <wbr>(清钱【55】 <wbr> <wbr> <wbr>清代钱庄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