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五铢”“王冠上的明珠”(三国 钱币之二)

标签:
“大泉五铢”有直读旋读两品是东吴初铸是孙吴大泉系列钱币之祖 |
分类: 新莽及三国南北朝古钱 |
《三国志·吴志》云:“(孙权)嘉禾五年春(236年)铸大钱一当五百,……(孙权)赤乌元年春(238年)铸當千大钱”。大泉二千、大泉五千亦被归属为三国东吴所铸,泉界认可,无质疑。我要说的是,还有两品“大泉五铢” 是东吴所铸,而且是初铸。
一 直读的“大泉五铢”,直径26毫米,重6·5克,是“大泉五百”的前身。“大泉五百”是直读“大泉五铢”的改版,“铢”改为“百”, 用铜相若,价涨百倍,何乐而不为也!(我藏有三品“大泉五百”,下图为小字版,直径27毫米左右,平均重6·5克,其它两版稍大稍重。)
二 旋读的“大泉五铢”,直径30·6毫米,重11克,是“大泉当千” “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的前身和“样版”。其它“千”字钱,是旋读“大泉五铢”的改版,“铢”改为“千”, 用铜相若,价涨千倍甚至几千倍,何乐而不为也!(我藏“大泉当千”小型二品,中型四品,大型两品。 下图是中型连千版,直径33·5毫米。藏“大泉二千”五版,直径相差无几,下图是厚轮版,直径32毫米。“大泉五千”三版,下图是 平轮版,径36·5毫米。)
无论从形制大小,还是从文字特征,都很容易看出 “大泉五百” 是直读的“大泉五铢” 的改版。“大泉当千” “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是旋读的“大泉五铢”的改版。直读“大泉五铢”和旋读“大泉五铢”是初铸,是东吴大泉系列钱币之祖。初铸“大泉五铢”多被收回改铸,故存留于世者极少。新世纪之前提及的仅孙仲汇《中国古钱鉴赏与收藏·钱币珍品简介》云:“又见六朝大泉五铢孤品,……珍贵逾常”。(文中所指是直读的“大泉五铢”)。旋读的“大泉五铢”至今未见到有关著录和记载。
钱币减重,或铸虚值大钱,是铸币的规律,也是统治阶级惯用的手段。孙吴政权更是大玩家。通货膨胀的受害者只能是百姓,得利者是官府。孙吴政权的残酷统治可见一斑。
“大泉五铢”就其珍贵而言,是“王冠”(孙吴大泉系列钱币)上的明珠。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博友若有意收藏,请联系我。
【感言】:
这里我也发一点议论。现在挂着“专家”牌子的,他们的知识大多只停留在新世纪以前的水平,他们没有能与时俱进,是时代的落伍者,只能算初级班。新世纪来临,是大建设,是大挖掘,更是古钱币收藏的大好时机。当大量的前所未见古钱币涌现之时,你能视而不见,矢口否认吗?我也曾反复怀疑过,本本上没有,该收藏吗?不断的收藏,只能不断的学习研究揣摩思考,本本上原有的不能解答现实的,“专家”只是过去时。面对收藏难题,有益有助于我者,唯网上数位收藏家的博文和众多博友展示的藏品,将他们引以为师、引以为友,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才是今朝的 “风流人物”。他们虽然没有什么“专家的头衔”,确是古钱币收藏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收藏“富可敌国”。不,他们个人的收藏 超过了国内外任何一家的古钱币博物馆的藏品。他们的藏品有意无意地保存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重要文化遗产,他们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功臣,全社会都应该重视、支持他们。愿他们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