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赛课中感悟成长

(2015-01-20 18:16:24)
标签:

物理

教学

比赛

分类: 生活记事

[编者语]小陆老师是一位美丽、能干、上进的女老师,这几年的教育教学能力成长的很快,今年代表我校参加佛山市的物理教学比赛,在比赛前,付出很多,但因一些因素的影响,没能获得最满意的成绩,但她成长进步了不小,以下是她的小结,在听她诉说时,我感动的泪水在眼中打......

在赛课中感悟成长

西南二中 陆敏媚

从接受任务参加全市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开始压力一直都在。其实在心里我曾经问过自己能否担起这个重任?我也曾经犹豫过,但是转念一想,这也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如此难得的一个学习机会,为什么不好好把握?于是,科组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我的赛课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我思考了很多,这堂课该怎么上?我想达到怎样的目的?怎样的教学方式才适合学生?… …许多的问题纠结于脑海中,不知所措。最后,我决定抛开一切,从原点开始。我把自己当成学生,拿起教材,边读边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从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我应该学懂些什么。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把教案改了一次又一次,科组的老师调好课听着我一次又一次的试教,一次又一次地琢磨着这节课的每一个细节。在每次磨课的过程中科组里的老师总是毫不保留地把一些好的想法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好几次我们围坐在饭堂的餐桌上一边吃着饭还一边讨论着这节课。

每堂精彩课堂的后面都有一个精诚团结的团队。在准备参赛的过程中我们科组的各位老师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为了我这节课陆达辉老师也是没闲过。为了让这节课的引入能更精彩我们尝试了一个又一个的方案,达辉老师总是想方设法把我的一个个设想做成成品。例如研究发光二极管与人体接通后仍能发光就足足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记得在比赛前还有10天这节课还没选定让人满意的新课引入方法,大家都很着急,洪老师当时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只要选好了方案,不管有多难,交给我们科组的老师肯定帮你把它做出来”。更难得的是为了保证我的试教其他老师宁愿牺牲自己班的物理课,借班给我试教。记得在最后一次试教后大姐还专门对我进行了心理辅导,怕我信心不足,棠哥还再三叮嘱我定要克服语言罗嗦、重复学生话的习惯,让语言更加的精炼 。陈校更是一从肇庆上完公开课回来就关心我试教的情况并进行了指导。余月银、陈娟等其他科组老师总是把我的这节课记在心上,突如其来想到了什么好的想法比我还兴奋。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从最初的不知所措、迷茫到最后信心十足地去参加比赛。

比赛当天大家早已分配好了工作,课前准备时,大家争分夺秒地摆好了器材,课结束后,大家又急匆匆地帮忙整理器材。就连我们教研员周老师看到我们齐心协力的情景也忍不住用相机拍下了那一刻。

比赛结束,在这里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有三句话:

第一句是“对不起”。因为发挥得不是很好,比赛的成绩不是太理想没能完成学校给予的任务,没能把我们科组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完美展现出来,我深感愧疚。

第二句是“感谢”。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锻炼自我的机会,感谢科组各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也想借此机会感谢我们初三(1)、(2)的各位拍档,真的在试教和比赛时找到他们调课总是无条件地配合,还一直很关心我比赛的情况,还想特别想谢谢杨小琴老师和电教科组的老师他们无私的帮助真的让我很感动。

第三句是“做个有心人,及时反思,不断学习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科学探究中,常有猜想,但猜想不一定等于结论,唯有实验是验证猜想和得出科学结论的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自己总是怕麻烦,不想动手制作器材,想着看看图,说一说就行了,想着把常考的实验现象、结论讲一讲就行了,往往使教学效果平平。本次赛课,凡是评价高的课,均有大量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而且大部分学生实验器材都不是实验室现成的器材, 都是老师们独具匠心设计的、改进的,通过实验完成的教学效果让人震撼,让人耳目一新。学生通过动手,通过实验感知的物理知识,才是难忘的、有效的知识。然后,挖掘教材,融入教者自已的元素,容易出效果。优质课、赛课如果墨守成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就不容易出彩、出效果。只有打破常规,对教材有独到处理,创新实验,触动了学生,更打动了听课老师。怎样才能达到这些优秀老师的教学效果呢?我觉得真的要求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不能只凭经验去教学,要学会阅读,经常反思,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现在我开始从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积累,深层次的备课才有高质量课堂的出现。

通过这次比赛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的教学之路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希望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学中的不断反思,能让自己成长得更好,能让自己的物理课堂变更高效,更受学生欢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