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教研活动的第四个环节是头脑风暴,解析焦点。每一组选择一个焦点来进行研讨,一共有四个焦点,分别是:一,集体教学,美术活动——弹珠滚画;二,晨间活动;三,进餐管理;四,区域活动——阅览区。我们组是进餐管理,在组员之间讨论之后,原本以为我们自己已经把想到的写上了,可是在园长妈妈的点评之后我自己心中又有了一些思考,就又对昨天的焦点解析就自己的想法进行了一些重构。
午餐前
1、就餐前的准备工作。
1、严格安规定时间消毒饭桌(提前20分钟消毒,配置250PPM浓度消毒水消毒桌面)
2、严格安规定时间分饭菜(提前5分钟分,先分菜、再分汤,最后分饭。)
3、严格安规定程序放置碗筷(右放菜,左放汤,中放饭,筷放菜与饭中间。夏天幼儿饭、菜、汤出厨房时要注意温度适宜,冬天幼儿饭、菜、汤要注意保暖。每桌中间放米面搭配及水果搭配的碗。另外还要放一空碗,以备放置骨头和其它物。吃鱼虾时,每桌必须放消毒毛巾(每桌至少2块),以备幼儿擦手用。
2、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开展餐前食谱播报活动,促进幼儿食欲。
良好的进餐环境有利于孩子促进消化腺的分泌,激起用餐食欲,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们努力在为幼儿进餐前创造温馨、宽松的环境。主要的方法是开展餐前播报活动,老师就事先了解当天的菜谱,利用网络搜索菜肴营养价值的图文、在餐前给孩子看,色彩艳丽的图片、加上教师生动的描述,不仅让幼儿了解每种菜对自己的身体生长的好处,还营造了孩子想吃、乐吃、爱吃的心理氛围,当保育员把饭端到班上时,哇!真的是好香呢,小朋友你们饿了吗?"用饭菜的香味再次调动幼儿的食欲!
午餐时
1、把握好幼儿就餐时间,掌握正确的就餐方法
班级教师和保育员针对吃饭过快的幼儿,及时提醒其细嚼慢咽,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出现的边吃边玩、东张西望,把饭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吃饭耗时过慢的幼儿,找出具体原因具体分析,教师尝试用进步星,或午餐中多出来的水果、点心奖励有进步的孩子,或用餐后活动如玩具分享、自主游戏等来吸引他们尽量吃快。让幼儿逐步自觉调整用餐时间。我园幼儿小班是用勺子进餐,中大班是用筷子进餐,在小班主要是教给幼儿进餐各环节的方法和要求,如先在椅子上坐端正,一手扶碗一手拿调羹,饭往嘴巴喂时,下面要用碗接住掉下来的饭粒等等。到了中大班就是学习怎样使用筷子正确进餐。
2、快乐的进餐氛围,有助于保持幼儿良好的进餐情绪。
不在进餐中处理有关纪律的问题,如“快吃”、“保持桌面干净”等。教师也可以用录音机放轻的音乐和故事,营造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的氛围。幼儿园是家庭与社会连接的纽带,让幼儿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就餐心情,可以促进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同时,还可以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有利于幼儿积极适应社会。球球小朋友在我们班吃饭速度慢已经是惯例了,一次我自己拿了小椅子同他坐在一起,陪着他说话,半个小时过后,他把饭吃完了,高高兴兴地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去了。这也是我的一次很好的尝试,不强迫幼儿进食,不用严格的纪律约束,而是通过情绪状态的调整,促进幼儿食欲,尤其是体弱的孩子,为他们创造进餐氛围,有助于保持幼儿良好的进餐情绪,让他们在温馨的氛围中进餐,才能让孩子们愉快的把食物吃完,才能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3、良好就餐习惯的养成
(1)
故事引导、榜样示范法。利用幼儿喜欢听故事、“爱表扬”的特点,利用集体的氛围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请吃饭干净整洁、动手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吃饭样子给大家看,让幼儿明白自己动手吃饭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从而让依赖性强的幼儿开始自己动手吃饭。
(2)座位调整、小组比赛法。以前,为了老师的便于管理,所有班级把因吃得特别慢的幼儿集中在一、二张桌子上督促,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经过实践改变了方法,把他们同能吃的孩子混搭在一起,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另外利用幼儿不服输的个性,平时吃饭时看哪组表现更好从而得到更多奖励,依靠集体的力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进餐习惯。通过比赛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增加了自律性。
(3)以奖为主、奖惩结合法。对偏食、剩饭、撒饭的幼儿那怕是一点点进步,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颗进步星,小贴画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撒饭的不良习惯。教师平时言出必行,做到奖罚分明。对于吃饭时边吃边玩、不讲卫生、饭粒掉满地屡教不改的幼儿给予一定的惩罚,如:当天不评给小苹果等代表优秀的标志,也可剥夺他最喜欢活动时间一次,从而让他约束自己。当他每天稍有一丁点进步时马上表扬他,多奖一个进步星,让他更有信心应对吃饭这件事。
进餐后
1、餐后习惯的指导与养成充分发挥值日生的作用
幼儿餐后的习惯同样也需培养和养成,这也是一项重要的进餐礼仪。内容主要有:引导幼儿将自己碗里吃干净,用毛巾擦嘴后,将自己的碗、勺子或筷子、毛巾轻轻地放入固定的容器里;然后用自己的杯子接饮用水漱口,毛巾的使用和漱口都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幼儿进餐的速度不一,教师既要照顾进餐的幼儿,还要照顾餐后的幼儿,这时值日生就成了教师的得力助手,不同的分工,使值日生各司其责,提醒幼儿餐后各项习惯的养成。
2、餐后活动的组织
幼儿餐后需要一些安静活动,这个时间段也成了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时间。
幼儿根据意愿选择如看图书、橡皮泥、搭积木、画日记、小组游戏等各种小活动,教师积极为幼儿创造一个与同伴融洽交往、师幼积极互动的场所,使幼儿在语言能力、知识经验、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所发展,
小小的一个环节却又这么多的智慧和细节,重视幼儿园各生活活动环节,不仅仅是进餐环节,进一步研讨各环节的细节组织,逐渐形成相应的常规,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每一个常规不是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