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哦山西的门匾

(2016-02-17 17:44:41)
标签:

文化

旅游

历史

分类: 2016年

山西,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陌生的地方。那是我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是父亲17岁扛起枪的地方。之后的父亲,征战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甚至跨过了鸭绿江,而待我出生后,一直居住在东北。白山黑水养育的我,什么时候去看看太行山的雄迈,黄河水的咆哮?

 

2015年十一长假期间,我第一次踏上了家乡的土地——山西省陵川县西河底镇焦会村。

 

此一行,我十分惊叹家乡的美丽。村口的门楼上写着“焦会村”三个气派的大字。一条宽敞的道路两旁是挺拔俊美的松柏,高大的院墙里面是二层楼的民居,院子里铺着磁砖,还有排水沟。一些小轿车和摩托车停在门前。整个村子及各家各户都十分整洁干净、宁静清爽。

 

然而,最令我感到震惊的是——这里所有院门上方都镶嵌着一块门匾。我从来不曾见过这么大规模的家家户户都有的漂亮大气的门匾。我虽然在部队大院长大,工作在三、四线城市。但多次零距离接触过东北农村的房子。不论改革开放前还是现在,基本都是一栋平房,有着或砖(低矮)或木栅栏的院子及大门。对了,如果看过《乡村爱情》电视剧的,就清楚我说的对不对了。反正是看不见有门匾。有道是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看来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与民情。

 

其实确切地说,我只是没有见过普通老百姓家中的门匾。城楼、寺庙、园林、商铺、酒家、名门的门匾则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眼中。越是如此,越是惊诧。据介绍,民居门匾的由来也是已久的。不仅在晋东南,而且在晋东北,在西北,在客家……早就有这种文化形式,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我们来看看门匾上都写了些什么:“清雅贤居”、“祥和家园”、“天道酬勤”、“家和万事兴”、“惠风和畅”、“兴家和勤”、“鸿福吉祥居”、“家兴财源旺”、“珠联璧合”、“天赐百福”、“宁静致远” 、“福居鸿光”、“鸿福家园”。可以看出:有励志人生的,有渴盼幸福的,有淡泊素朴的。不一而足,展现着淳朴厚重的门风。

 

而门匾上的字体,或潇洒飘逸,或雄健质朴,或刚柔兼济。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煞是好看。看得人心旷神怡,满心欢喜。尽管时间有点匆忙,欣赏之余,我还是选择性地拍了一些留念,因为马上我们就要去我小姑家——吕家河村了。

 

 吕家河村不同于焦会村,人们大都住在极具沧桑感的百年老屋里。我们去看了好几座历史悠久建筑精美的老屋,端的是斗拱飞檐、古色古香、精雕细刻。不禁想道,难怪山西有平遥古城、皇城相府,还有乔家大院、王家大院这么多全国有名的建筑。这是有历史渊源的。这不,就连太行山深处的民居也这么美轮美奂的令人匪夷所思。

 

虽然焦会村的人们都住在新房子里,但也是老屋不拆,新房毗邻而建。虽然老屋的确不如吕家河的奢华与坚固,恐已不能住人,但新的已来,旧的不去,不知是否是当地政府的指令。我知道平遥古城就是全城人迁出后,全部用来作为旅游景区的。我们去看了父亲当年居住过的老屋,虽显破败,但保留完好。唉,如果家乡将老屋修葺一番,是否也可以开发成为旅游景点啊。可惜了这里很多的老屋,终究是有雕梁画栋与青砖黛瓦的。

 

当然,我特别留意了吕家河村的门匾。这些古门匾与新门匾的确有些不同。古门匾的材质多为石板与木板,不像焦会村都是一种理石的。文字则有着年代久远的浓厚古意。我们来看看那个时代的门匾都写了些什么。

 

“凝瑞气”,紫气自东而来的意思,意为祥瑞降临。

 

“修厥德”,这个深奥些,出自《大雅》的“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聿为助词,意思是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来继续祖上的德行。

 

“乐循理”,古人言,“乐循理之谓君子”,循理便是遵循自然的规律与法则还有社会的制度与规范。乐的意思是指循理为乐,不循理为不乐,如若勉强,只是知循理,非是乐也。

 

“爱吾庐”,就是现在最常说的“我爱我家”的意思。

 

“安贞吉”,意思是静而正的住所,谓之吉。

 

“奠  居”,中间这个字缺失了。据当地人说,当年日本人来时,怎么也打不开门,只得把门匾上的字拿走一块,才得以进去。我非常想知道这是个什么字,连查找带思考,好像应该是攸。攸是安闲,奠是稳固的安置。“奠攸居”,意为建立一个很适宜居住的地方。

 

 还有一个造型美观的月亮门上的门匾字看不清了,是文革“破四旧”时被铲掉了。可惜,石雕的字应该很珍贵。还有人记得上面写的什么吗?时光流逝,怕是不可能了。

 

我发现,门匾在字数上也是老屋不同于新房,新房多为四个字,老屋则多为三个字。看来古时的门匾也像文言文,以少取胜,以深见长。并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折射着远古的气息和儒雅的意境。但时代在进步,毫不客气的在各个方面都在摒弃不与时俱进的离我们越来越远的词汇。

 

但可喜的是门匾这一习俗保留延续了下来。其具有欣赏与学习的价值,兼行督导、警醒、垂训、引领人们的积极意义,也是一种美好地祝愿与祈福。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门匾诉说着过往的历史,留下的是文化遗迹。

 

我相信,这些门匾不仅是装饰,不仅是风俗,而是艺术,是理念。是一幅底蕴深厚的画面,是一道内涵丰富的景观。可以陶冶村民的格调气质,展现村庄的神采风貌。这就是我的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祝你快马扬鞭,去实现“中国梦”的理想。

 

 

门匾照片附在文章后面,有愿意看的,请。

 

 



http://s6/bmiddle/0039QfsZzy6ZrmDNqXb25&690


http://s3/bmiddle/0039QfsZzy6Zri2wpt892&690

http://s5/bmiddle/0039QfsZzy6Zri2likYd4&690

http://s7/bmiddle/0039QfsZzy6Zri2MB1A96&690

http://s2/bmiddle/0039QfsZzy6Zri2RYCBc1&690

http://s6/bmiddle/0039QfsZzy6Zri2ZaND65&690

http://s8/bmiddle/0039QfsZzy6Zri3cx5d97&690

http://s13/bmiddle/0039QfsZzy6Zri3LCMs0c&690

http://s1/bmiddle/0039QfsZzy6Zri48ihq80&690

http://s6/bmiddle/0039QfsZzy6Zri4DGZLa5&690

http://s5/bmiddle/0039QfsZzy6ZrmViPwE34&690

http://s9/bmiddle/0039QfsZzy6Zri9px0c58&690

http://s5/bmiddle/0039QfsZzy6Zrii3e0444&690


http://s12/bmiddle/0039QfsZzy6ZriMGVGrdb&690



http://s4/bmiddle/0039QfsZzy6ZriXrlZx13&690


http://s4/bmiddle/0039QfsZzy6ZriXwkW713&690

http://s16/bmiddle/0039QfsZzy6ZriXACvBcf&690

http://s2/bmiddle/0039QfsZzy6ZrjLDewxb1&690

http://s6/bmiddle/0039QfsZzy6ZrjMqdiBc5&690

http://s8/bmiddle/0039QfsZzy6ZriXxZrN5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