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老包头的东河区向北,一直向北进入连绵的阴山山脉,走到一处三叉口,向左便是我们要去的目的地一沙陀国。向右进入石拐区,石拐是蒙语喜桂图音意,翻译为汉语是有森林的地方,可见在800年左右即蒙古人来到这里时,这里还是原始森林,可现在山都是光秃秃的。
还是说我们的目的地,向左前行,走不远便能看到赵长城,现在己凋落成一段土坎,继续前行车在阴山灰黑色景色中爬山入沟景色没有大的变化。
车在快进入固阳县城,走到十字路口时,向左继续前行,原先在十字路口便能看到一个大牌子上书一沙陀国。
沙陀囯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沙陀是西穾厥种,大唐帝国从建立到灭亡,突厥一直相伴,从敌人变成挚友。
其间发生了许多影响历史的大事件,我只说一件事,当年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担任隋朝的太原留守,当时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李渊乘机起兵,攻取长安。起事前,他曾向突厥的始毕可汗要求帮助,并有约在先:若入长安,民众土地归唐,金玉绵帛归穾厥。打下江山后李渊也基本实现了诺言。
然尔,始毕可汗和他后来的颉剠可汗拥兵百万、粮草丰足,傲视群雄。绝不是那点贡品打点过去的,从公元62|年到626年,突厥兵与不断入侵唐朝边境,烧杀劫掳,使唐朝军民处于恐怖之中、度日如年。
公元622年春,高祖遣使穾厥,厚赂颉利,且许和亲。欯利可汗仍卒十五万骑兵入侵雁门关。公元624年,颉利可汗率兵直逼关中,卟得高祖皇帟连忙召集群集群臣商议迂都事,以避开穾厥的铎芒。后来李世民力阻,才没有迂都。
公元626年春八月,颉利可汗又率十万骑入侵高陵,再一次把玩笑开到了唐朝的家门口。这时高祖已退位,李世民当了皇帝,听到颉利可汗大军压埐,太宗李世民没有惊慌,他单骑到渭水桥,隔着河把颉利可汗骂的狗血喷头,骂他纵欲,骂他逞暴,骂他负约,骂他背恩……颉利可汗意料不及,羞愧难当,便杀了白马立下誓言。
不久,颉利可汗的势为便开始衰落,而唐帝国实力蒸蒸日上,公元629年,唐太宗命令兵部尚书李靖带兵十万,分几路攻击匈奴,公元630年,李靖一路大胜,把颉利可汗先赶到定襄(今呼和浩特南),又赶到阴山北的大铁山(今包头市的白云鄂博),颉利可汗逃到了人烟罕至的地方,放心地屯扎在白云鄂博。
他那里想到,李靖足定精骑一万,连夜出发后续部队也跟着快速挺进,春寒料哨,阴山山脉上夜雾蒙蒙,唐朝军队穾然出现在颉利可汗的牙帐前,令突厥人措手不及,惊恐溃散。颉利可汗也被俘,当时唐朝的派出安抚颉利可汗的使者还没有离开穾厥的营帐,李靖的大军便功击开始。
李靖是继蒙恬、卫青、霍去病之后又一住征服阴山的中原战将。这次征服,使东突厥彻底灭亡。突厥部众没有逃离、泠有远循,而是内附唐朝。欯利可汗也没有被杀,唐太宗封颉利可汗为唐右卫大将军,赠府邸、田园,仍为突厥的大首领,死后追封为归义王。
在颉利可汗的故地,唐朝设云中、定襄都督府,管理内附降户,封穾厥贵族为都督,统领原有部众,这算是封建社会制度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吧,我们此次的目的地沙陀国便是其中一个贵族的封地。
阴山中段有一条通向漠北的大道,可能是今天昆都仑河流出的那条河谷。秦始皇修的秦直道起点咸阳,终点九原郡,九原郡的屯兵城便离昆都仑沟口不远,阴山中段即现在的乌拉特前旗一包头一呼市一线,只有昆都仑河谷相对平坦,古代大部队运动,后勤保障很重要,也许李靖便是从这条山谷直达的白云鄂博,从这条路走便经过沙陀国。这条路一直通到漠北,在穾厥归顺唐朝后,这条大道成了"参天可汗道"。漠北的薛延陀、回纥、铁勒、仆固等族人尊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从此边境无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