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靠近海的地方总会有关于海神的一些传说,而在这些众多传说中妈祖(即天后)算得上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神话形象。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形成缘于对妈祖的信仰,与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古代航海技术非常发达,尤其是随着各类商船在各大海域的出现,妈祖的形象逐渐深入到我国沿江沿海及东南亚各国,现已成为全世界独树一帜的文化载体。
背山面水的天后宫可谓风水极佳
位于珠江口的南沙天后宫,前靠伶仃洋,次傍大角山,地理位置相当优越。整个建筑依山而建,层层叠叠一直延展至山顶,各类殿宇楼阁在翠林碧绿之中交错出现,雄伟异常。据说这样的建筑风格是在参照了北京故宫和南京中山陵后作出的,为当今同类建筑之最,堪称“天下天后第一宫”,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妈祖庙。
天后宫依山而建,四周绿树环抱
走过一段松柏绿道就到了中心广场,那尊高达 14.5 米
的天后圣像就屹立其中,庄严而慈祥地凝望着前面那片烟波浩瀚的伶仃洋。圣像下烟雾袅袅,鼎礼膜拜者甚众,摆放供品的神台上不时飞落几只白鸽,这些小生灵也全然不顾游人的往来,悠闲地在上面散着小步。我向来喜欢探寻庙宇神观,但却极少焚香跪拜,心里默念着祝语向后面的山门走去。
天后圣像
天后宫全景
山门是天后宫的正门,一进门就见“千里眼”和“顺风耳”这两尊神像守于两边,据说是为了便于替天后娘娘了解海面船只的航行情况。山门两侧是钟楼和鼓楼。
天后宫正门--山门
正门边上的亭阁
正门边上的钟楼
沿着石梯往上就是献殿所在,这里是整个宫殿的中心,殿内供奉着“蹈海天后”,其中一尊据说还是从天后故里湄洲妈祖庙点睛分灵出来的出巡软身天后像。在一般人的理解中海中霸主莫过于龙王了,但殿内陪护在天后两边的四海龙王却昭示了天后统领海神的权利,这也足见天后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之甚。
献殿
绕过献殿复而登梯就来到了寝殿,很明显这是天后羽化之前的起居之所。内供的素装天后坐像与其他神话之后庄严雕像相比,更为真实地还原了天后的质朴形象,让人更有亲切感。而两侧布置的桌椅、梳妆台、闺床,甚至织布机等日常生活的器具和摆设则让这位万人敬仰的天后变得更为生活化——天后与常人并无二样,只是一个叫林默的普通民家女,所不同的只是她多了份善心,多了份大爱。
寝殿
天后日常用物
在印象中,但凡靠海的景点总有一座高耸的塔以做导航之用,天后宫也不例外。从寝殿旁往上矗立着一座 8
层的南岭塔,虽然这是后来复建的仿塔,但依然显得挺拔秀美,宏伟巍峩。犹豫塔体处于维护中,无法登上去俯看整个天后宫的雄伟壮观,多少还是有些遗憾。
南岭塔
在这里逗留了小会就顺着塔旁的一条林阴小道下山而去。在这也顺道提下两处废弃的景点(个人认为,因为实在已是破败不堪)。一个是古炮台——安胜台,就在南岭塔旁的山顶,目前上山的路已经封了,我是偷着上去的。路面楼梯已经布满落叶,林深路长,显得非常幽静,山顶炮台空空如也,只剩一个圆形的台面遗址,遗址建筑底下有一些暗道,但破烂的门窗显示已有很长时间没人维护,里面黑压压一片,带有几分的恐怖。
安胜台
炮台遗址
另一个地方同样是我在“非正道”行进中发现的——一座军火库展馆,但从其锈迹斑斑的外墙和被草丛遮挡的石牌可以看出,这里显然成了座无人问津的“深山老宅”。我不清楚这些建筑被废弃的原因(因为实在看不出有维护的痕迹),但就这么地躺在这里长草着实是有些可惜。
火药局
下到山脚已是正午一点多种,出了天后宫,向海滨走去……(若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