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天津老宅旅游收藏岳阳道王荷舫 |
分类: 经历 |
看了岳阳道的老里巷一文,我写了一篇: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的一座小洋楼王荷舫的老宅子“王大楼”
文章中为了说明岳阳道83号王荷舫老宅子的准确位置,我特制了一张组合图,组合图引用了2009年天津网友提供的几张图片,由于看图时判断有误,组图出了错。网友张翔先生提出了疑问。这两天有时间上Google搜索了一下,发现张先生指正是对的,在此表示感谢!
http://s1/middle/ac798e0207a420fba2510&690
这是由Google地图制作的图(以说明岳阳道83号的位置)
在更正的错误的同时,我重新制作了三张图片。
http://s15/middle/ac798e024c6949d3c722e&690
1.岳阳道83号前院门庭(参照老照片绘制了这张图片)
图片中的洋楼是岳阳道83号前院门庭,实际上这是一栋四层的洋房,前院儿有门房、食堂、餐厅(另附加一层地下室)。
沿着石梯向上经“缓冲间”才可进入宅子,在“缓冲间”里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左右两边从上到下镶挂在木制墙壁上光洁明亮的大镜子中你个人的身影,如果你抬头往上看也有一面“天镜”。胆小的人晚间走入这里,可能会不敢进入此宅。用手推开两面开的高大玻璃门,就步入了一楼的前厅。前厅很宽敞,以前是歌舞厅?还有很多专用的会客厅,外围是圈儿凉(圈儿凉就是阳台)。宅子主体为木结构,四壁多处都镶有大落地镜。客厅的墙壁及门窗上四处可见雕刻精美的花鸟鱼虫图案。前厅右侧有一个很大的餐厅(就像小礼堂),前厅左右两边的尽头,还各设一个共用洗手间。
二楼右侧与洗手间相近一间客房的圈儿凉里,有一块可以活动的地砖(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掀开地砖,可见:一个狭窄的通道(据说是供“紧急情况”下逃跑使用的),与一层右侧餐厅的洗漱间相连,洗漱间是四通的,一口通餐厅,一口通会客厅的圈儿凉,一口通侧院的地下室入口,一口通顶层的通道。【这段描述就好像我正在编写反特小说一样】
这个四层的建筑很别致,每一层的地板用的都是不同的木料,一层用的是菲律宾木。。。,各楼层圈儿凉的设计图案都不同,所使用的花砖色彩、大小也都不相同。很有意思的是:各楼层的圈儿凉都使用了三层窗结构,总体构成了“封闭式”的阳台。里外两层是玻璃窗,中间用的是纱窗。
http://s12/middle/ac798e024c6949d44eb6b&690
2.岳阳道83号后院(参照老照片绘制了这张图片)
图片从左至右依次为:83号楼、隔墙、德龙里、假山、山顶小屋。
后院有养鱼池、洋亭、小桥、石头堆成的带有四个进出洞口的的假山。山洞的三个进出口在假山的底部,洞口之一与后院的大库房相通、洞口之二(此图可以看到洞口二)与上假山的石头台阶儿相联、洞口之三与岳阳道85号的前门相临(岳阳道85号的侧门在岳阳道上)。洞口之四设在假山的半山腰儿。假山不很高,底层是后院的养鱼池,中部有三间可以供人起居休息的小屋(此图可以看到洞小屋的一角)。
http://s7/middle/ac798e024c6949d44a2f6&690
3.岳阳道83号后院的假山石桥(参照老照片绘制了这张图片)
这座石桥坐落在养鱼池的上方。假山顶部或桥上可以观看后院的全景。
假山顶部通往顶部的石头台阶儿口的前侧与小屋相邻,石头台阶儿口的后侧有一尊汉白玉雕刻的老寿星把守着。文革时期,造反派的小将们“破四旧”试图推到“镇山”的老寿星,可是太牢固了,结果老寿星的面部被强行“毁容”,惨不忍睹!庭院里共放置着8尊用汉白玉雕刻出的栩栩如生的八仙过海人物雕像。
与岳阳道83号连通的岳阳道85号是个正式的私人住宅公寓。据说:岳阳道83号及85号都是建筑设计大师阎子亨设计的。岳阳道83号原是王荷舫的宅子,所以被当地的很多人称之为“王大楼”。
1976年津京唐大地震,附近的房子很多都倒塌了,岳阳道83号只是四层的房顶有损伤。可惜前些年,可能是1995年前后,被开发商们拆毁了,现已改建。
http://s14/middle/ac798e024c6949d3ffe4d&690
这是今年4月底我拍摄的。(岳阳道与广西路交口)http://s14/middle/ac798e0207a420fbbb0dd&690
这是今年4月底我拍摄的。(岳阳道
转载:岳阳道的老里巷(一)
岳阳道旧处英租界推广界,因开发相对较晚,这里的名人住宅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密度上,都无法与五大道地区相提并论。因为高档的单体小洋楼不多,使得它成为里巷住宅比较集中的街道之一,这倒无意中成就了岳阳道的一大特色。
岳阳道东北起西安道,西南至西康路,中与芷江路、襄阳道、广西路、汉口东道、桂林路、武昌路、云南路、贵州路、昆明路相交。岳阳道1929年至1932年由英租界工部局辟建,以英格兰地名命名为福发道,又称英租界四十七号路。1943年,进占英租界的日本侵略军,将其改称为兴亚二区四十七号路,又称南纬十九号路。1946年,国民政府以湖南省岳阳市重新命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笔者根据有关地名资料统计,在全长近1300米的岳阳道两侧,解放前先后建起的里巷达30余处,数量之多在全市老街中也是不多见的。我们把有建设年代可考的29处里巷排个时间表,可看出福发道两侧的房地产开发,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这期间建成的里巷有郑业里(1922),玉晶里(1926),源合里、寿安里(1927),鼎和里(1928),安庆里(1929)等。它们选址有如下特点:或者临近开发相对较早的英租界核心区,如玉晶里、源合里、鼎和里、安庆里,或者交通比较便利,如郑业里、寿安里。它们基本上建于福发道正式修筑之前,十来年时间只建成里巷6处,开发还处于初期阶段,开发者对具体区位的选择也十分挑剔。
第二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前中期,这期间建成的里巷有林荫村、德龙里(1932),延德里、鸿达里(1934),津华里、保安里、永勤里(1936)等。这一时期因福发道建设完成,交通条件改善,两侧里巷住宅建设步调明显加快,平均每年达到1处强。但仔细分析这些项目的选址,仍可看出有条不紊。
第三阶段从1937年到1942年。这期间建成的里巷有福林里、恩庆里、岳阳里、临园村、永定里、有福里、文新里(1937),福中里、起发里(1939),清惠里(1939-1941),德盛巷、易安里、起福里(1940),信业里、全福里(1941),六福里(1942)等。由于日本侵占天津,人们纷纷躲入租界避难,对住宅需求激增,福发道的房地产开发也随着乱了分寸,短短6年间开发的里巷住宅竟多达16处,平均每年接近3处。其中,尤以1937年日本占领天津那年达到最高峰,一年就建起7处里巷。从老地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道路两侧绝大部分可开发空地,都建起了住宅。恩庆银号经理赵品弟,1926年就较早地开发了玉晶里,这时他又在旁边狭窄空地上建起恩庆里,可谓见缝插针,由此不难看出当时英租界地产热的程度。
风格迥异、数量众多的老里巷,形成了岳阳道独特的魅力。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天津城市开发改造,岳阳道众多的特色里巷正在加速灭失。笔者实地调查后,确认岳阳道目前尚保存或残存的旧里巷仅有8处(求志里主出口在长沙路不计入),其中有几处还正在或即将拆除。
恩庆里,在岳阳道北端,与求志里相对。1937年恩庆银号经理赵品弟建房成巷,以其所开银号命名。两侧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即将拆除。恩庆里临街的今岳阳道2号,为著名实业家庄乐峰之子庄云九旧宅。云九曾任山东鲁丰纱厂经理。
玉晶里,也对着求志里。1926年恩庆银号经理赵品弟建房成巷,以其堂号命名玉庆里。1982年以重名更今名。两侧为砖木结构三层楼房,部分拆除。
源合里,1927年陈晋卿等合资建房成巷并命今名。两侧为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大部分已拆除,仅保留有一处楼房框架。陈1939年至1947年任耀华中学校长。天津沦陷后,国民党组织成立天津教育促进会,抵制日本奴化教育,陈曾任促进会监事会副监事长。
延德里,巷道呈“十”字形,1934年原中国石油公司副总经理郭松藩建房成巷并命今名。两侧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保存非常完好。除临街一排楼房外,主巷道尽头是一个圆形小院,四周布置4所一模一样的二层坡顶洋楼,布局十分独特别致。解放前延德里3号为谈季真宅,天津大家宁氏族人也曾在这里居住。
岳阳里,在岳阳道和云南路交口,1937年訾铭谦建房成巷,称福华大楼、金铭里。1949年后因临岳阳道命今名。两侧为砖木结构三层楼房,现保存完好。
德龙里,1925年英租界填土垫地,1932年朱月桥、王荷舫建房成巷,分别命名为德龙里、福发里。1949年统称德龙里。两侧为砖木结构二层西式楼房,主要部分已于1995年11月拆除,拟建高层商住楼,现在是临时的农贸市场。德龙里目前尚残存层普通公寓楼一所和王荷舫旧宅洋楼一所(今岳阳道37号)。王荷舫(1879-1950)名振纲,以字行。天津人。直隶高等工业学校毕业。曾在天津官立中学堂任教多年。后经族叔王劭廉援引,进开滦矿务局工作。1924年任开滦北方售品处主任,利用售煤发家。曾任英租界工部局董事。天津沦陷时任伪河北省银行总经理。
永定里,在成都道与岳阳道之间,两侧均有出口。1937年阎子亨设计,胡仲文建房成巷。以永定河命名。两侧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永定里建筑风格明显,居住舒适,是一处名人居住相当集中的公寓住宅,已被列入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阎子亨是著名建筑设计师,胡仲文曾任天津北四行储蓄会经理。永定里成都道一侧,至今还能看到“四银行准备库”界石。
安庆里,1929年建房成巷,初名安怡里、庆华里。1949年后取两里巷名之首字命今名,为砖木结构平房和三层楼房。平房现已拆除,建起砖混结构楼房。
此外,岳阳道上还有几处老里巷值得一提。首先是《天津市地名志?和平卷》失载的景福里和斌德里。景福里即今岳阳道和成都道之间的广西路沿街楼房(临泰华里和泰华西里一侧),实际上只有西头很少的部分临岳阳道,建筑保存完好。原景福里11号是一家叫源丰泰的米面庄。斌德里在今岳阳道与芷江路交口的芷岳里位置,原建筑是集合式二层公寓楼,有四个门牌号:1号在路口转角处,是著名的“猪鬃李”住宅;2、3、4号临今岳阳道,其中2号是我地下党活动据点之一,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宋哲元的妹夫、第29军军械局局长李武台曾在此居住。解放后,斌德里门牌改为岳阳道33号和芷江路1号,1976年震损,1982年重建为砖混结构五层楼房,取相临两条道路首字命名为芷岳里。还有一处可说的老里巷是德盛巷,处在岳阳道和沙市道之间,为砖木结构平房和二层楼房,1995年拆除,建起公寓式住宅楼。德盛巷1940年由毕俊清建房成巷,名为伊甸园,1949年改称德善里,1982年因重名更名德盛巷。抗战期间,伊甸园内一所三层临街楼房,曾设有中共秘密电台。负责电台的我地下工作者王光杰,是王光美同志胞兄。1946年,王光杰在邯郸参与创建新华广播电台;解放后,担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
在岳阳道寓居过的名人,最著名的应属段祺瑞。1926年4月20日,段祺瑞通电下野后避居天津,结束了临时执政生涯。他先住在日租界,自称正道居士,靠吃斋念佛打发日子。因不善敛财,段的生活挺清苦,经常亲自过问日常开支。20世纪30年代初,段为了躲避日本人纠缠,迁居英租界四十七号路。在这里,他每天晨起默诵《金刚经》,一日三餐多为米粥、馒头,再加两三个素菜;四季也只穿着布衣。1933年1月,蒋介石派人恳请段“南下颐养”,在吴光新、魏宗瀚、段宏纲陪同下,21日段乘车悄悄离开天津。段祺瑞在岳阳道居所位置,现已难于查考。另据了解,曹锟家族在岳阳道也有大批房产,曹氏族人和李善人后代,都曾在此居住(曹李两家有多重姻亲关系)。
转载:http://tianjinwangyuping.blog.163.com/blog/static/260280372010413931296/
鲜为人知的名人旧宅4——王荷舫旧宅 2010-05-13
07:13
王荷舫旧宅王本名振纲,以字行。光绪五年(1879)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天津粮店后街吉家胡同公议头条4号。王家祖上开有双源米铺。他就读于直隶高等工业学校,数学、英语都很好,用英文写信从不打草稿。毕业后在天津官立中学堂任教多年,教学轻松平易,很受学生欢迎。因其特别长于三角学,因此人称“王三角”。后经叔父王劭廉援引,进入开滦矿务局工作。最初当统计员,不久升任银钱账房主任。
1924年,开滦成立北方售煤处,王成为主任,办公地点在开滦矿务局大楼院内(今泰安道天津市委大楼)。王利用售煤逐渐发家,成为英租界工部局董事,并参加了奉系要员为主组成的“董家俱乐部”,成为当时军政界头面人物之一。
1937年7月天津沦陷后,日本关东军调满洲铁路株式会社理事坂谷希一来津,专司处理华北财经事务之责,着手改组河北省银行。同年12月,王荷舫成为该行总经理,至1942年辞职。
王荷舫宅位于今岳阳道与广西路交口处,现在门牌为岳阳道35号和37号,建成于1932年。35号唐山大地震后拆除重建,目前为一家酒店,此处解放后曾用岳阳道83号门牌。37号洋楼现在保存完好。住宅原带花园,附有戏台以及假山、喷泉等设施。王宅图纸由其子王鸿枢设计,鸿枢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建造私宅的同时,王荷舫还沿今广西路和岳阳道建了一批砖木结构二层西式楼房,命名为德龙里。1949年,朱月桥所建的福发里并入,仍称德龙里。1995年11月拆除,拟建高层商住楼,现在是临时农贸市场。此外,王在河东区沈庄子也有大片房地产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成立天津区汉奸财产清查委员会,设有三个特别看守所:第一特别看守所就设在王荷舫宅,关押的有王荷舫及伪天津市长温世珍、伪保定市警察局长屈士和等。后来,王宅被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华北行辕所属师管区司令部司令李兆瑛争得,王荷舫等被转移到监狱看守所。拘押期间,王鸿枢四处奔走,为父亲疏通关系,在天津解放前夕病死。王荷舫因民愤不大,解放后人民法院准予保释,仍住在岳阳道宅,直到1953年在愧悔中病故。
王荷舫与严复有过交往,严复日记中曾记载与王一起吃饭等事。严曾赠王两件墨宝,现藏于天津博物馆。一件是行书八言对联:奉魁承杓,垂后不朽;钩河摘洛,为学者宗。另一件是行书书法轴,内容是一首宋词。王荷舫的夫人,是温世霖之妹,温士珍之姊。受内兄影响,王荷舫十分重视教育,经常捐资助学。他曾任普育女子学校校长,虽然事务繁忙,仍坚持不时到学校办公。王荷舫还与王晓岩一起,捐资在法租界巴黎道(今吉林路)创办众成商科职业学校,并亲任校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