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师旷、师襄姓师吗

(2015-01-15 16:17:45)
标签:

转载

分类: 文史知识
原文地址:师旷、师襄姓师吗作者:林阳胜
高中语文第五册把《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的“师旷”注为:“春秋时代晋国的乐师,善于辨别乐音。”高中语文第二册把《师说》中“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的“师襄”注为:“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孔子向他学过弹琴。”高中语文课本把师旷的“师”和师襄的“师”都当成了姓,这是不正确的。
  师旷的“旷”和师襄的“襄”都是人名,两个“师”都不是姓,而都指“乐师”(乐官)这一职业。师:“乐官的称谓,西周金文称乐官为辅师或师,春秋时各国多称乐官为师。”(《辞海》)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在其名字前面加上一个表其职业的词。当时人们把名叫旷的乐官称为师旷,把名叫襄的乐官称为师襄,把名叫延的乐官称为师延,把名叫涓的乐官的称为师涓。在人名前加一个表其职业的词的称谓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比较常见。如高中语文第三册《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人名;庖是厨师,表职业,不是姓。又如高中语文第五册《柳敬亭传》的“优孟”。孟是人名;优是优伶(戏曲演员的旧称),表职业,也不是姓。至于以官职“师”(乐官)为姓,那是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形成的。如师宜官(汉代书法家)、师丹(西汉大臣)、师伯浑(宋代陆游的朋友)、师尚诏(明代河南农民起义首领)。这些“师”都是姓,都不表“乐师”这一职业。这与师旷和师襄的“师”是完全不同的。
  师旷、师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特殊称谓,其中的“师”都是“乐师”(乐官)这一职业。我们不能把春秋战国时代其中人名前加的表职业的“师”当成姓。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