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51@365通识课的改进(2025.09.08)

(2025-09-08 23:48:05)
标签:

365

第二轮通识课,从上周的第一节课开始,就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中。今天是第二次课,要给学生们讲解如何进行项目式学习。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学生对于课堂上进行项目式学习还是有疑虑的,觉得麻烦,突破了他们以往上课听老师讲,下课背书,考前划重点复习重点突击准备的学习习惯。

在上这次课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接受这种上课的方式呢?改变总是比较难的,因为不熟悉,因为要付出更多。通识课本就是给学生开阔视野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要的“专业课”,一部分学生就是因为学校有要求才“被迫”来选课上课,如果直接要求,他们会觉得非常麻烦,就更不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学习。只有让学生明白这门课为什么要使用项目式学习,学习过程中并不会增加很大的负担,学习课程可以为他们带来怎样的收益和提升,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才能把这门课上好。

因此,我在第一轮课程的基础上,这次课前半部分着重讲解为什么要进行项目式学习。我先从最近的一个新闻事件入手,讲的是一个青年人在15岁的时候捐建了一个小学。让学生们反思这样的年轻人是如何培养出来的。显然,我们学校的正规教育中,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并没有这类相关的教育。而且这个年轻人还通过自媒体组织志愿者在这个小学中带领孩子们进行项目式学习,学习生活技能,就是学会生存。

由这个新闻事件,我引导学生们思考我们的教育,思考我们面对当下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面对未来不断变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将要培养什么样的下一代,我们如何培养下一代?通过短暂的思考和讨论,我引出了国际组织和我国所要培养的未来学习者和下一代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突出新时代的学生和人类,最需要的是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项目式学习,正是培养这些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尤其对于已经具备了基本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大学生来说,就更是如此。

接下来,我也告诉学生们,正因为我们是通识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没有任何应试的压力。所以我希望在这种没有应试压力的课程中,能够带领学生们做一些突破常规、能够提高我们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因为学校的要求完成一项任务。当然,我也说明,这门课也不想给学生们增加太多的负担。我们要最大化最高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进行团队合作,完成我们的项目研究,而不用占用学生们课后的时间。

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后,学生们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了。一开始小组讨论的时候,还有些生疏,还有的小组全员安静地使用手机群聊进行沟通交流。我给学生们发了画纸和彩笔,鼓励他们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和孩子们说:“你们要学会和‘真人’交流啊!”这也是我这门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孩子们要逐渐学会在一些活动中放弃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而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学会团队合作,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