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65通识课第四章:初试锋芒(2025.03.17)
(2025-03-18 00:37:58)
标签:
365杂谈 |
今天的课程以学生写作为主。通识课已经上到第四节了,我们已经讲了这门课程的由来,开课的理由和意义。学生们也初步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做了初步研究计划和理论学习。所以这次课,我就计划安排学生们在课上完成研究报告的框架设计、引言和文献综述部分。本来备课的时候是准备让学生们写完理论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之中,两次课的时间只做完了文献综述部分。
上课伊始,先是引导学生根据本组题目关键词在知网上进行文献检索。虽然深度求索等人工智能软件可以提供思路和一些参考材料,但真正查阅文献,还是知网更加准确和权威。我给学生们简要介绍了文献检索的注意事项,然后孩子们就开始根据关键词检索文献,并初步列出了参考文献列表。随后,我又指导学生绘制大纲思维导图。
这部分完成之后,我在学习通上对学生们提交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讲解一般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写作框架。有了个框架,我们就可以进行下面的写作了。同时我也讲解了引言部分的写作结构,让学生们先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方式来进行引言写作。
接下来就是引言的具体写作。首先就是背景介绍和问题缘起。我给孩子们简单讲了我的一些关于中华文化家庭传承时代背景的思考,然后就是知道每组同学进行分工。学生们首先把背景介绍部分进行进一步的拆分,然后小组每个成员各负责一个部分进行写作,最后组合成一个文档,上传到学习通我发布的贴子里。
这部分因为时间的问题,学生们只是进行了初步撰写。然后学生们提交文档后,我没有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和点评,而是把这个任务放在了课后。也就是我要在下次课之前,将各组学生传上来的文件阅读,然后回帖点评,并对所有小组的文档进行综合评价,找到学生们共同的问题,在下次课上进行集中讲解,以帮助学生们进行下一步的修改。
各组学生提交背景介绍部分文档之后,我就接着给学生们讲解文献综述部分的写作。首先的核心概念界定。界定的方式,依然是先找到核心概念。这里,孩子们在讨论的时候,会分不清核心概念和题目中关键词的区别,或者不能精准地找到报告中的核心概念。学生们在讨论时,我就走到每组中间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厘清概念,确定本组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最后在为全班同学讲解如何进行核心概念界定。
这这一步完成之后,我要求各组学生,先依据课堂上找到的文献,尝试进行综述。这里因为时间原因,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可能完成刚查到的所有文献阅读,我就指导他们通过人工智能软件进行辅助。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阅读文献和提取信息的效率,学生们就可以根据文献分类进行分工,每人负责一部分的综述写作,然后再汇总。
我们做完了这两个部分的写作之后,也就到了下课时间。我告诉孩子们,课下如果有时间,就可以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这两部分的写作,然后进一步根据已有的研究,确定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设计了。
而我要备下次课就又是一个大工程了。我要考虑如何将论文写作和研究方法等内容和我的这门课,中华文化的家庭传承相互融合在一起,不能让论文写作的内容过多,那就喧宾夺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