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365听讲座(2024.11.13)
(2024-11-14 07:54:01)
每周都有一大堆要完成的任务,然后还有不知道什么原因什么时间会突然发来的工作任务。这不,正上着舞蹈课呢,就收到通知填一大推表格。忽然想到看的一个短视频段子,是一位学生要选导师,然后看到一位教授在学校官网上的介绍非常简单,就觉得是不是这个教授水平不高啊。结果后来才知道,是教授本身很牛,然后觉得这些事情太耽误时间,耽误他做实验,就应付了事了。总在想,就这些统计的东西,现在都人工智能这么发达了,网络这么发达了,学校能否想办法搞一个人员管理系统,可以整合每个教职工的各项信息,需要的时候就能统一调用,而不用老师们一遍遍地填各种表格?
想归想,在还没有这个条件的情况下,该填还是得填。今天我的主要精力都在舞蹈课上,表格就明天再填吧。一周就这么一天休息和做自己事情的时间,我想最大限度的不被打扰。
前两天,然给我发来一段上课的音频,告诉我非常精彩。也是因为没时间,我就先下载放在那儿了。今天上午有时间做做家务,就边做边听讲座。停下来,确实很精彩。领读的学生、发言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虽然这些思考和见解还比不够全面,但也很有见地了,也从文字层面涉及到了有关地域、民族、移民等的思考。
当然,最精彩的还是老师对于文献的解读。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是老师的解读更全面深刻,同时也体现了老师的学术功底和学术眼界。从一个话题,不仅是做表面层次上相关的思考,同时还要推广开来,在社会各个层面和深度来思考问题。这里面就涉及到学者本身是否能够探究到世间万物的根本联系,并发现这些联系中的根本规律。我们经常提醒学生做研究就要能够深入思考表层事务背后的逻辑和规律,也是这个道理。但这个能力的培养并非易事,是要有天份的加持和不断学习、思考、磨炼自己的思维才能做到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不断高质量输出,才能不断自己的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
第二是越听到后面,越有“德不孤,必有邻”的感觉。这种心有灵犀的感受太好了!真是听不够啊!我自己的水平有限,但我有足够的鉴赏能力,我知道谁的水平是高的,谁的人格是高尚的,谁是我的同道中人。虽远隔千里,仿若比邻。
听了然宝发给我的宝藏讲座,接着四个小时的舞蹈课,今天幸福啊!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