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8@365答辩总结(2024.05.27)

(2024-06-03 10:46:57)
标签:

365

答辩总结

因为23级的学生马上要进行开题了。前一段时间,我要求他们全部旁听了22级的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今天晚上,我在给他们上课的时候,就问了他们在旁听之后有哪些收获。根据学生们提到的问题,我利用两节课的时间进行了讲解。

关于论文选题

“问题”意识

做研究写论文,要有“问题”意识,也就是我们从事的研究和最后写出论文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教学现实中发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问题”一定是“真”问题,是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进行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根据理论去进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方法和途径。这是我们研究的最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现在存在的困境,是学生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观察现实中的课堂,影响了我们的研究选题。那么我们也在想办法,接下来的学生,我们也要想办法去为学生们创造一定的教育见习的机会。能让我们的学生在开题和实习之前,能有一段时间,至少一个月,来进行教育见习,有机会见到日常教学中的真实课堂。这个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阅读文献定题

大家去关注有关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公众号,是无法得出某些方法、内容等,有关中小学的研究较少这个结论的。我们阅读的文献太少,然后就很武断地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不符合研究的现状和事实。

是否相关研究较少,就值得研究?不一定。可能是有些问题是“假想”出来的,不是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值得研究。这就要回到我们最初的研究目的?为什么要做研究?是为了解决实际教学中的“真”问题。

文献选择

更多地阅读近5年和自己研究题目相关的文献,如果比较少,我们可以延长到近8年、近10年的文献。同时,在文献的选择上,我们要查阅和自己题目相关的以往学生的硕博士论文,总结他们的研究结论和成果,知道在这个方面以往的学生已经做了哪些研究。但在重要的论述和证明,或者理论基础和框架,还是重点参考核心期刊上相关论文以及著名学者的相关论著。这些和硕博士论文比起来,更具有权威性。一些经典理论文章可以再放宽时限。

关于研究方法

关于量化研究

根据与胥云老师的沟通,了解到8年前10年前,即便是实验法,外语教学研究也不再使用对照组、实验组的方式。大家可以参考北外文秋芳教授的一些论文,也是使用的实验法。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外语教学类的实验研究如何设计、如何实施、如何分析等。因为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不可能像理工科那样做到严格控制变量,非常精准。人是复杂的、多变的,我们所谓的实验,受到的干扰项和变量非常难以控制。在做量化研究的时候,也要加入质性研究的方法,进行三方甚至多方印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说服力。如果大家想要做量化研究,想要使用实验法,那么我建议多向胥云老师请教。

关于“建议”太泛泛的问题

每一届学生都会存在这个问题,在结束自己的研究之后,通常会给出一些自己对于一线教学或者教材编写的建议。但通常我们会发现这些建议会比较空洞、原则性,缺少实操性。但今年有些学生的论文已经有了改观,我们外请的专家,尤其是中学一线的老师,说读了我们同学的论文,很受启发。而且尝试在自己的教学中应用后,效果也不错。这就是非常大的一个进步,也使我们的研究和论文真正有了意义。

另外,学科教学(英语)在我们外语学院已经是第十届学生了,以往的学生们在英语教学方向上已经做了大量研究。我们学校这个专业的学生还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如果从全国来看,教育硕士已经大约几十年的历史了,每个师范大学每一届的英语方向的教育硕士都有几十上百名学生。这个数量算下来已经非常惊人了。每个学生都会写毕业论文,那么现在的研究其实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前十年二十年,学生们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做调查研究,调查英语教学现状,然后进行分析,根据理论提出建议是可行的。但一二十年过去了,已经做了这么多的研究之后,如果我们的学生们依然还是进行调查研究,就已经失去了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变得几乎没有任何价值了。

在目前的阶段,我们可以在前面所有研究的基础上,把文献阅读分析、调查研究、访谈、课堂观察之后发现的问题,作为我们研究的起点,鼓励学生们进行课例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这样,学生们的论文可以根据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真”问题进行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其过程和结果也更具有操作性,不空泛,也对教学实践更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于论文的种类

根据《中央族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我们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的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行动研究报告、案例研究报告、课程开发方案等。论文可选择英文或中文,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中文不少于 2万字,英文不少于1万词。文献综述字数不超过正文字数的15%。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们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实践研究。

关于数据分析与呈现方式

今年的外请专家指出了我们学生的数据分析呈现方式提出了建议。我们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数据呈现方式比较粗放。更多的是比较原始的呈现,精细深入的分析不够。关于对于数据的分析,也是学生们问题比较多的问题。同学们现在用到的主要研究技术手段集中为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课堂观察。那么在数据收集和后期的分析中,很多时候就是:“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深度访谈分析结果、课堂观察分析结果”这样的平行呈现方式。专家的建议,是要根据我们的研究问题,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和呈现,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罗列。

关于理论基础

从第一届学生开始,我们的论文就存在这样的问题:理论基础与后面的研究分析存在严重的割裂现象。不能恰当和合理地运用理论基础来做我们的研究分析。一开始的时候,“两张皮”的现象非常严重。其实这是没有理解理论基础的作用,而是根据刻板的论文格式来进行写作。就是学校给的论文模版上有一个版块叫做“理论基础”,所以我们就写上理论基础。并没有真正理清自己的思路,而是为理论而理论。

此次答辩专家也给出了建议,就是根据自己的研究题目,少用非常宏大的理论,而是要找到真正能指导自己研究的,更下位的、更具体的、与自己研究项目最直接相关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理论基础要贯穿始终,不能前面写完了理论基础之后,在后面的研究论述中完全没有用到这个理论,或者完全没有相关的体现。

同时,在论文写作中,不仅要自己心中清楚理论和后面研究的关系,还要能够用语言准确的表现出来,不能让读者来猜他们之间是什么逻辑,是什么关系。

关于语言表达的问题

关于英文写作

我们的学生可以选择中文写作,也可以选择英文写作。如果选择英文写作,一定要保证英文的写作质量。很多时候,我们同学的研究问题是关于写作教学的,然而自己论文中的英文表述,会出现非常多的低级错误。这就是一个很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所以,一旦选择要用英文写作,我们鼓励挑战,但一定要保证语言基本正确,不能错误百出。自己写完之后要认真校对,也可以让朋友、同学啊,帮着多读读,多看看。有时候自己无法发现的问题,其他人读的时候会发现。

关于专有名词

无论选择中文还是英文,论文中涉及到的专有名词,一定要非常认真谨慎对待,多考证,确定中英文的相应表达。比如这次答辩中的“深度学习”。这个概念是出自美国一个中学,有专门的英文表达,叫做“Deeper Learning”。像这种专有名词如果出现错误,只能说明我们同学文献读得不够,或者是没有读到一手文献,只是读了一些中文的有关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论文,没有读原文,所以不知道英文的原有表达。

关于中文避免重复的方法

如果选择中文,也有很好的方法避免重复。就是我们在读文献的时候,做一些笔记。然后将原始的文献抛开,自己对所读的文献进行重述。这个时候,你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进行叙述,用的是你自己的语言,它和原文一定是不一样的,除非你是将原文一字不差背出来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很有效的方式,但确实这样做下来很辛苦。所以一篇论文的差距就体现在这些地方,你是否下了足够的功夫来做研究,你的论文就都能体现出来。

关于如何利用AI辅助

我们可以使用AI进行辅助。如何有效使用AI,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你对它的提问,也就是你的问题的质量如何。二是在AI给出答案之后,你要做确认的工作。也就是说,需要我们对AI给出的答案进行检验,要确定它提供答案的准确性。比如我们交给它一篇文章,让它帮助我们进行总结。那么在AI给出答案之后,我们需要把总结和原文进行比对,看看它写的这个总结是否与原文一致,是否有理解错误,是否有缺漏等等。同时,我们在应用AI提供给我们的东西时,也要再做进一步的整理,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我们自己的文章中。

关于中文表达的一些典型错误

语言的有效输出的一大决定性因素,是是否有有效的输入。咱们的孩子们读书读文献太少,尤其是学术论文和书籍读得太少,因此在论文的写作中一个非常典型和严重的问题,就是口语化表达。我的建议就是让学生们多读优秀论文,学习别人如何进行写作和表达的,学习学术写作的语言,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比如比较简单的,一个自然段,一逗到底。在中文表达中,一个意思就是一句话。哪怕两个意思之间有关联,那也应该是两句话。学生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有这样的能力。

另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中文表达的西化。通常很多英文学得非常好的同学,越是容易犯这样的错误。要知道,中英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我们学习英文的过程中,会受到中文思维的影响。同时,我们学多了英文之后,我们中文的表达也会一定程度的受英文思维的影响。我们在用中文写作的过程中,就要尽量避免这方面的影响。句子写完之后,想一想这是不是地道的中文表达。比如英文中有很多名词化的表达,在中文中都是动词表达。英文中很多从句套从句的表达,我们在中文中是使用几个单独的分句进行表达。这些都是我们在中文写作中要竭力避免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我们写完一部分之后,自己大声朗读,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现语言西化的问题,然后再改正。

关于一些研究伦理问题

我们使用调查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的时候,论文中要写清楚被调研者的基本信息。对于教师来说,要写清楚年龄、性别、教龄,授课年级、班级、节次、时长、对象等信息。对于学生来说,个人信息诸如年龄、性别、年级等等。当然也包括自己研究中所涉及的其他必要信息。还有不论运用哪种调查方法,都要提前征得被试的同意。有录音录像要求的,就更要征得同意才能做。也要向对方说清楚你所采集的这些数据的用途。在论文的研究设计部分,也要将这些写进去,交代清楚。另外,使用这些调查方法,也要在论文中说清楚选择被试的理由、原则和方法。还有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的设计,一个是要和你自己的研究紧密相关,另一个是尤其在访谈中,多设计开放性问题,少设计YES/NO问题。同时,在做访谈的时候,要擅于运用谈话技巧,比如重复总结对方的回答,引申出新的问题进行追问等等。尽可能在访谈中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在做课堂观察的时候,要事先根据自己的研究设计好观察量表,不要进行漫无目的的观察。

关于数据的应用

我们要知道,数据是可以人为操控的。所以,在我们阅读文献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文章中数据的呈现方式。我们要考察,是不是能够很符合逻辑地从文章所呈现的数据中得出相关的结论。我们自己在呈现和分析数据的时候,不要耍小聪明,要坚决杜绝数据造假。不能认为评委要看的论文很多,我的小手段评委看不出来。如果数据出现合理的波动,就要在论文中讲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波动,理由是什么,是如何解决这样的偏差的等等。

关于文章的论证逻辑问题

论文就是通过论据来论证我们论点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提出一个观点的时候,一定是由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支撑的。也就是所有的论点,都要有理有据,不能想象,不能感觉,不能猜测,要有真凭实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