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54@365舞蹈、合唱、教育的碎片随想

(2023-12-20 22:41:55)
标签:

365

舞蹈

合唱

艺术教育

思考

       昨天上午的时候,学校财务处的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我前段时间出差费用的报销还需要提交一些材料。今天一早起来就赶紧按要求重新整理。报销对我来说,真是折磨,很多时候搞不清楚,那么多规定程序,跑各个行政部门。很多时候,一想到要报销手续,就不行出差了,不想开会了,给学生买奖品也自己出钱了。当然,我也理解,这些都是财务制度,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就是心理还是觉得非常麻烦,而且每次跑报销都很费时间和精力,就很不爽。可能以后多报几次就能适应了吧。
    整理好材料,先到办公室,舞蹈学院的一名博士生因为毕业论文的需要,要对我进行采访。因为我是学校教职工舞蹈团的队长,又带领老师们学了民族韵律操的中学版和大学版。而博士生的论文正是关于民族韵律操的,所以就来找我做个访谈。我们聊当初为什么会组织舞团的老师学民族韵律操。然后小王还问我,为什么学外语的,对我们民族文化、民族舞蹈这么感兴趣。
    这可能也是很多人的一种印象吧,好像学外语专业的应该对外国文化更感兴趣。怎么说呢,确实大部分是这样的。在我们学外语的人里面,有一个说法,就是学英语的会有英美情结;学俄语的会有俄罗斯情结;学日语的有日本情结……确实会有这种现象,毕竟语言就是文化的载体、思维的外显。我对英美文化也很感兴趣,对于英美的流行歌曲啊、舞蹈啊,很多也都比较喜欢。但相对比而言,我更喜欢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这可能是因为小时候接触民族舞比较早吧。虽然是非常非常业余的,但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而英语呢,13岁才认识ABC。虽然后来还学得不错,但对于他们的文化,能理解,也可以欣赏一部分,但谈不上多么喜欢。
    下午的时候,现去财务处把重新整理的资料提交了,再到打印室把期末的试卷取回来。把所有的试卷用大行李箱拉回办公室,把海淀校区老师的卷子数出来放在她办公桌上,再把剩下的,加上前几天“道中华”演讲比赛获奖学生的证书,都装进大箱子,明天坐班车带到新校区去。
    收拾好了,回到家,晚上5点又开了期末总结会。晚上小家伙给我发来一段视频,看着视频里小家伙带着孩子们合唱的情景,听着纯净的童声隔空传来,心灵仿佛也得到了洗礼,头脑心情都清明了很多。然一直有进行艺术教育的理想,也一直认为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带给孩子们心灵的启迪和净化。我非常同意然的想法,虽然我在唱歌上非常没有天赋,但这不影响我对音乐最朴素的感受和理解。
    中午在办公室和同事聊天儿,就说起现在的教育,有些困惑。同事告诉我她孩子所在大学,近期已经连续三个孩子走了。很伤感,听同事说起来的时候,我眼泪都要出来了。我们的孩子们怎么了?甚至小学生都有孩子不能接受别人在成绩上比自己强,只要不是名列前茅,心理就出问题。想想我们那个年代,有排名,什么都在明面上,老师也毫不掩饰,学习在班级靠后,也基本上直接说。这样的教育,现在看来当然有其弊端,很多时候确实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打击自信。很多所谓“学习”不好的孩子,也就认为自己就是差的。可是,这些孩子里的大部分慢慢长大了,没考上高中、没考上大学(因为我们那时候上大学很难,大专都少),好像也不会太多想,多数就找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职业学校啊、中专啊什么的,学一门自己喜欢或者能接受的技能,毕业了先找个活儿干。哪怕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也接受。就好像上学的时候受打击多了,免疫了,心理上没什么过不去了的。
    现在的教育呢,当然从我们教育理论上来说,总体上肯定比以前更好了。义务教育没有降级了,考试没有排名了,甚至低年级考试都没了。孩子们都各有所长,自信心受到了有效保护。可是为什么就那么喜欢竞争呢?为什么就不能承认别人会在成绩上比自己好呢?努力学习没错,上进心也没错。但问题是,为什么就不能接受有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呢?为什么就要千方百计地在成绩上超越别人呢?为什么只要成绩排名不靠前就心理受打击呢?我们学习受教育,不是应该关注知识和教育本身吗?不是应该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吗?不是应该寻找自己的特点和自己适合的发展途径吗?不是应该享受学习和自身进步带来的快乐吗?不是应该学会如何生存和健康生活吗?……
    有太多的困惑,对于那些放弃生命的孩子、那些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真的非常心疼。也有深深的无力感,因为很多时候我无能为力。我支持然的教育理想,因为我希望我们的教育,真正回归到学习和成长本身。我想,真正的自信心,是建立在对自我正确的认知之上的,哪怕是最最普通的人,任何方面都平平的人,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优势,也能够为社会、为他人尽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收获自身的成长。在我们现在的历史阶段,我们还做不到按需分配,还只能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我们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的认识自己,不钻牛角尖,放下胜过他人的执念,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自己和解、和生活和解,不焦虑,努力而勇敢地活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