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365教案评定(2023.12.05)
(2023-12-05 16:24:44)
越到期末,越是事情多,也不知道哪儿就忽然出来那么多事情。偏偏身体不给力,累了一个星期,还没怎么缓过来,就不得不赶工了。不过所有的事情都有前因后果,自己同意的事情,哭着也得干完了。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原来院里搞学生教学大赛,本来这也是我自己以前就在做的事情,现在有院里统一组织,我当然非常高兴。问题是,以前是我组织,所以最后的评价环节我是置身事外的。但现在院里组织了,我就得作为评委之一,参与到评价环节中。一共36份教案,工作量不是非常大,但也不小。主要是我周末病倒了,除了必须完成的备课和开会参加培训的工作之外,确实没什么精神头再看教案了。
没办法,今天上午四节课上完,中午在班车上休息了一下,回到家因为头晕又吃药继续休息,然后到下午快5点了,赶紧爬起来趁着精神头还在开始读学生们的教案,给出分数。
既然是比赛评价打分,结果对孩子们还是比较重要的,也不敢马虎。在读的过程中,也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孩子们确实还是学生,对教学这件事儿有想法,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没任何经验,所以教案咋看起来都挺中规中矩的,但细看的话就问题多多。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学目标设定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脱节。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设计很多时候无法有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甚至有些时候两者完全不相关。
这里面,一方面是有些学生对教学活动安排的底层逻辑不清楚,只是在自己看过的一些教案中按套路放进去一些活动,但对这些活动具体要达成的目标、要培养学生什么方面的能力、活动安排先后顺序的逻辑不明白。也就是对自己所学的一些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原理并没有完全理解,也就不能很好地利用。在大面上只是照猫画虎,而不能有效迁移和应用。
另一方面,教育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能够看到天份的重要性。在学生们提交的教案中,我特别期待能够发现“教学天才”的出现。但结果也是意料之中的,就是教育天才也是天才,是天才就很稀少。事实是,在这些教案中,即便是我给出了90分高分的教案,我也不认为作者是教育天才,只是比其他学生更符合逻辑一些而已。失望吗?也没有,这样的现象很正常,天才辈出,也就没我们这些老师什么事儿了。
通过对学生教案的反思,也可以促进我自己的教学。在教学法的课堂上,现在理论的东西讨论得比较多了,但在具体的操作环节,还要进一步地具体指导。但我们的课时有限,很难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学生,很多东西也需要他们在不断地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总结。以往学期,我几乎都要“私自”给学生加三分之一的课时才能基本上完成教学任务。但这个学期,我上完课后,后面还有其他班级的学生要用教室,我也不能每周打游击一样给学生加课。所以,这个学期最后的模拟讲课环节,我只能让学生改成自己课后录制,然后线上提交。那么也就意味着我又要加班加点地给孩子们做个别讲评了。所以,下一届学生的教学,我还要再认真考虑一下如何进行,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完成更多的内容,既可以把原定的教学任务完成,又能相对减轻自己的工作量。当然,我还是期待在未来的学生中,有“教育天才”的出现。这可能是每个当老师的一点儿小私心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