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7@365讨论厨艺

(2023-08-25 10:43:30)
标签:

365

厨艺

认知

自我矮化

斗争

       小家伙上班,然后自己做早饭,所以就和我探讨做饭的问题。比如油放够了,为什么鸡蛋还会糊?是不是火大了?我告诉然,确实可能是火大了,也要在炒和煎的时候快速翻炒和翻面。
    下午然又问豆浆都放什么?还说有一种紫色的特别好喝。
237@365讨论厨艺
        晚上上网浏览,又看到了熟悉的公号文章。因为有熟悉的老师和学长在这个民间机构,所以也一直关注他们的公号文章。但很多时候都如鲠在喉,心理特别难受。自己是搞教育的,也是教育学硕士、博士。尽管由于种种原因,离纯粹的教育理论研究越来越远了,但也一直非常关心关注。听到一些对教育研究领域的非议,是很痛心的,有时候甚至不愿承认和面对。同时,自己身边的教育研究人员,自己非常尊敬的老先生,也都不是网上说的那种人。但和他们同在一个民间机构的那些教育“砖家”们,他们的文章真的让我感到惭愧。
    认知作战的影响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在文章中扬外抑中、表面客观却内里夹带私货等等不一而足。很多人非常擅于高级“黑”,说着比如应该家里多藏书多阅读这样让人无可反驳的“真理”,但文章里就告诉大家“我们中国人没有送书的习惯,西方人和朋友见面、去家庭拜访,送书是很高尚的情谊。”我真的难以想象这是一位在中国教育届相当有声望的老专家写的文章!他这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而且这句话在文章中还特别用加黑加粗特别标注了出来!!!
    这种文章非常具有迷惑性。因为你总不能说他说家庭多藏书、多阅读是错的吧?你也不能说西方人送书是不符合事实的吧?还有他文章中举的重视阅读的例子除了他自己搞的新教育运动学校之外,全部都是国外西方国家的。可是你也不能说他举的例子是错的。但读者读完文章,就会在潜意识当中,不自觉地认为西方人都很重视阅读,有阅读习惯,而中国人则不重视阅读、没有阅读习惯。
    读这样的专家文章,就真的让人气愤。我们不是说不能向西方学习,也不是说我们什么都做得很好不需要改进。但这种明显带有偏见和歧视,而且是自我偏见和自我歧视、自我矮化的文章,就不得不让人气愤之余,要想想写文章的人是何居心了。
    很羡慕网上和这类人进行对战的人。我自己才疏学浅、文思愚钝、口才极差,做不了更多。但我会一直支持这些令人敬佩的勇敢的斗士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