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65手写还是电脑处理(2023.01.31)
(2023-02-01 08:48:49)
2023年的一月在忙忙碌碌中结束了。其实好多年来,平时可能是比较忙碌,但过年的时候,我还是会给自己放几天假的。我自己本来也不是那么紧绷和拼命的人,大多数时候都是身不由己。但今年还真是从大年初一开始工作了。当然,每天工作的时间不长,效率也不是很高,但多多少少都还是按计划向前推进的。
打开计划本,发现最终没有按期完成的是杂志约稿的论文。小时候不爱写命题作文,长大了也鲜有文章发表,主要就是太懒。本来打算在一月的最后两天写点儿出来,但事到临头又不想做了。还好,手懒,脑子还是动了的,昨天也终于把论文的大纲在纸上都列出来了。
有时候想想挺好玩儿的。上课的时候看见学生们熟练地用着平板电脑,觉得真是很方便。但是到自己用的时候,还是不适应。总是觉得打开电脑、找到软件、再打开文件,就是不如直接拿个本子过来、直接翻到写了东西的那一页看得方便。而且,我的本子大小都有,可以随意写纸条,也可以在大开面的纸上随意写写画画,看的时候也不用上下翻找。
我想我们这代人可能还不能完全适应电子产品代替纸质产品。看书还是喜欢纸质的,随时有什么想法也愿意在纸上写写画画。比如有思维导图的软件,但我总觉得用起来不如我自己拿笔在纸上画来得方便。用笔,就是脑子里怎么想,我就可以怎么画,在软件上还要选择不同的框啊线啊,选择的过程很影响我的思路。
编辑文字是另外一种情况。写大纲我还是喜欢手写,因为随时写随时画随时改。电脑上打字很方便,但画图不太容易。而且有时候写好的,用笔勾掉改写会留下痕迹,这些痕迹能够表明思考的过程,很多时候后面还会用到。在电脑上是可以直接擦除改写,但也留不下痕迹了。当然,正式写文章的时候,我还是喜欢用电脑了,因为我写字很慢又费力,打字就轻松了很多,基本上可以做到手上打字和我脑子里出现的想法同步,而且不累。这要归功于上大学时候学会的英文盲打。那时候还是老式打字机,咔哒咔哒的打字声音非常悦耳。等到有了电脑,打字对于我们这些受过一定盲打训练的人来说就太容易了。甚至一开始的时候,因为用老式打字机时间长了,手指的力道比较大,在电脑上敲一下,能打出一串字母来。
而对于语音输入,我还不能适应。我自己嘴比脑子慢很多,所以让我和别人吵架,永远都是输家,只是偶尔在梦里吵架赢过。所以,我用语音输入就很慢,有时候说着说着,顾着嘴里说,脑子就停了,不知道要说什么了,思路断了。我还是脑子和手配合起来更合适。前端时间,姐在我家,我其实能感到姐对于我一整天都不说几句话的不适应。我和姐说:“真是不知道我是怎么想的,明明嘴笨,还选择当了老师。”不过想想,可能就是因为嘴笨,所以才选择当老师的。因为给学生讲课,我可以事先准备充分,课堂上学生大部分时间也不会和我辩论,更不需要吵架。我可以慢慢想好了再说,也更容易静静地听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生活中也是,我不会和然宝喋喋不休,因为我本来就没那么多话要说。有时候可能小家伙会有让我感觉不舒服或者生气的事情,但因为我嘴笨,等我想好了要说的时候,这事儿早就过去了。也因为嘴跟不上脑子,也就让我养成了更多倾听的习惯。当然,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吃亏是免不了的。我也习惯了,又养成了逃避矛盾的习惯,因为知道自己赢不了。要么自己改变,要么离伤害自己的人和事儿远点儿。
说远了,回到手写还是电子设备。其实所有这些都是工具,选择权还在人。所以人需要做的,是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选择,而不是别人都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利用工具如此,做大的选择也是如此。所以,对于孩子的培养,掌握了如何使用哪些工具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培养孩子选择的能力,让孩子知道如何认识自我,如何做出合适的选择。选择合适了,就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也就没那么多烦恼和焦虑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