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365艰难地推进
(2022-09-27 19:45:18)
每周二都是我最累的一天,6节课,早6点出家门,晚7点进家门。体力的付出当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课改。尽管我们假期都在备课,但真正上课之后,需要进一步调整的非常多。几乎每天都在想第二天上课要做什么。新的学生、新的课时安排、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一切从零开始。当然,效果和逐渐显现。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选用了以POA教学理念编写的教材。全部研究生的课程分为了三个不同的级别,每个级别统一为一个学期36课时。在有限的课时内,我们采用了POA英语教学法,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产出为导向,带领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产出导向法的课堂上,以学习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我们负责研究生英语6级(我校硕士研究生英语分为5、6、7三级)的三位老师,从假期就开始进行集体教研和备课,设计课程、撰写教案。开学后又针对每次课编写更细致的教学课件,每次课后再进行讨论,交流上课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改课件。
现在上到了第一单元的第二次课。课堂上,因为始终是产出作为驱动,学生在知不足的情况,学习的动力大大增强。在促成环节的各项活动中,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没有“摸鱼”的,没有走神的,始终全神贯注,可以说课堂效果非常好!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课堂,更让老师兴奋的呢?每次课结束,明显能够感受到学生满满的成就感!
而在学科英语的课堂上,我和另外两位老师一起进行了PBL教学法的尝试。这更是一次大胆地尝试,难度更高。三位老师,三门不同的课程,要进行彼此的搭配和有机融合。学生们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以三门课程为依托,要在本学期完成一个项目建设。在PBL教学的推进过程中,会出现更多发生在计划外的事情。比如今天,本来在我的计划中,要完成三个小组(PBL、POA、TBL)的立项理论论证任务,但实际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两个小组的任务还是占用了课后的一些时间才完成。但其实我们都觉得意犹未尽,有些问题只能在今后进一步的推进中寻找答案了。这恰恰也是PBL的魅力所在吧,总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也总会碰撞出集体智慧的火花,在不断碰到各种困难的同时,也总是能够在不断解决困难中得到意外的收获。
两门课的课改,任务不能说不繁重,但学生和老师的收获无疑也是巨大的。路是自己选的,那就跪着爬着也要走完。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