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365南北月饼及其他
(2022-09-10 11:09:40)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中秋了。小时候除了在书本上得来的关于中秋的映像,实际体验真的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记忆。没到中秋,父母单位都会发月饼。但那是一种外皮硬酥,里面是甜腻的五仁、青丝玫瑰馅儿的。我从一开始就无法接受青丝玫瑰,就是青红丝。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反正极难吃,搞不懂为什么身边很多人那么喜欢吃这种东西。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那是用萝卜丝加食用色素制成的,就更觉得难吃了。同样无法理解的还有五仁馅儿。明明分开都很香的五种果仁儿,不知道为什么放在一起就变得异常难吃。所以,每次爸妈把宝贵的月饼拿回家的时候,我通常会把月饼外面一层酥皮啃掉,然后把里面的馅儿丢给老爸。
开始喜欢月饼,是稍微长大一些的时候,国家和小家的经济条件都好了不少,我们能够吃到南方来的广式月饼。广式月饼里有各种口味的馅料,豆沙、枣泥、蛋黄、椰蓉、莲蓉、草莓、凤梨……软糯香甜,深受欢迎。当然还是有很多人喜欢传统的五仁月饼。但无论如何,品种多了,大家各取所需,挺好。
昨天邻居给我们送来了一些云南火腿月饼。这是一种咸月饼。有一种关于中国美食的说法,叫做“南甜北咸”。通常来说,南方菜系会放糖比较多,比如在四川,我吃过糖水煮荷包蛋;在上海,火锅酱料是甜花生酱。但有些食物,好像恰恰相反。现在在网络上的小视频中,有很多关于南北差异的短视频很火,其中就有关于甜还是咸的。比如,北方更多吃甜粽,但南方有咸肉粽。还有,南方有肉馅汤圆,肉馅月饼。而这些在北方很少见到。当然,现在物流发达,我们可以尝到东西南北各地的美食,所以才有更多的人发现各地口味差异会如此之大。
当然,网上的短视频为了流量,通常会有一些夸大和夸张的成分。比如说粽子,南方其实也有甜粽,北方也有很多人喜欢咸肉粽。我自己就很喜欢咸肉粽。但咸肉月饼和汤圆确实就无法接受了。但不接受,并不会代表要大惊小怪,不会出现短视频中的那种夸张的不理解或者避之不及的表情,也不会去争论什么口味是正宗。
我上研究生的时候,接触过一位英国学者。他妻子是华人。多次接触下来,明显觉得他比其他一些西方学者对异文化更加包容。这种包容的表现,就是对于异文化并没有表现出那么多的大惊小怪和觉得难以理解。他也并不是接受所有的文化不同,但各种不同在他那里都是可以理解的。之所以会这样,因为他走过了世界上太多的地方,见过了太多的事情。当然,见过很多不同的人中,对待异文化也有不同的态度。有些人就算见过再多的不同,也会始终认为自己的文化才是先进的、高高在上的,其他不同的文化必须改变甚至消灭。但确实见多识广的人,心胸会更宽广,更能够平等面对文化的不同,不接受但至少可以尊重各种不同。
学英语的时候学会一个词,叫做“cultural
shock”。意思就是面对没见过的文化现象,会觉得非常惊讶甚至震撼,就像那些夸张的短视频中表现出来的那样。但这种文化震惊,经历过多次之后,就适应了,顶多会表示:“啊,原来还有甜豆腐脑啊。”然后就试试,觉得好吃就吃,不好吃也不会说:“豆腐脑就应该是咸的,你们怎么能吃甜的呢?”这就是见识多了之后,人就会见怪不怪了,平静而平等地接受不同。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自己没见过的事情很多,不是所有人都一样,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须遵守自己的文化习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努力让自己经历更多吧,这样我们就能够拥有宽广的心胸,睿智的头脑。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