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365羌族音乐传承与创新艺术夏令营

标签:
365实习羌族音乐夏令营 |
本项目以羌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参考《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以 “培养音乐审美-开展音乐表演-体验音乐创造-传承音乐文化”为课程逻辑框架。融合奥尔夫等国际流行的音乐教学法,以知识型通识课和实践型排练课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从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生活体验出发,使学生以羌族音乐为重点全身心感受羌族文化。了解羌族音乐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现状。最终,学生将通过一场音乐会的形式展现学习成果。此外,学生将在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培养“探究(能力/精神)”、“创造(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持续学习,传承羌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与能力。
设计:蔡**、张**
授课:**然
探秘北川的古老民族。从生产生活、服饰、饮食、特殊节日等方面了解羌族文化。
-从传世神话到民族历史,讲述羌族的起源。
-生活特点,远景。结合生活常见元素如建筑、环境等宏观介绍古老民族-羌族的生活特点。
-生活特点,近景。以羌族的服饰特点和饮食文化为主要介绍对象。(例如:服装纹样,材质,颜色,穿着场合,饮食特色)
-生活特点,特写。举例介绍羌族的节日和庆典。以介绍趣味习俗为主,提到部分歌舞元素,铺垫后续学习。
集体排练课
自选合唱组(然)、乐器组、舞蹈、走秀组进行分战队排练
设计:周**、**然
授课:**然
详细了解羌族非遗-多声部民歌的起源、发展、特点和传承情况。
-起源。
-使用场景与社会功能(山歌,民俗歌,劳动歌等)
-举例讲解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并与其他多声部民歌展开对比聆听以明确羌族音乐特色。
-以一首多声部民歌为素材,讲解合唱的基础知识(例如:高低声部、音程、和声等)
(如有时间,可对比1-2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合唱)
音乐实践课,体验羌族多声部合唱
设计:周**、**然
授课:**然
-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与当地文化的联系。
-集体学习合唱歌曲《云朵上的羊角花》(对应合唱组节目)
合唱组:
节目一:原创童声合唱《云朵上的羊角花》
这首原创作品,是合唱赛道的主打歌曲。制作团队前期在北川实地考察时,队员们被羌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羌族人民美好的品质深深打动。于是,在专业的词、曲作者的打磨下,这首全新的、带着爱与祝福的歌将是夏令营中给孩子们的一份特殊的礼物,并在最后的展演舞台上精彩呈现。
歌名“云朵上的羊角花”,取自两个羌族文化中的重要意象:云朵、羊角花。羌人生活在半高山地带,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而云朵同白石、神羊等羌族信仰一样,都构成了羌人“尚白”的传统。羊角花是爱情、姻缘、善良、漂亮的“雪母神”的象征,“保佑羌人的女蛇神‘麦布麦吉’,善良美丽,能同雪山媲美,后来变成了山林中最美丽的俄司拉巴(羊角花)”。云朵与羊角花,是羌族人民美好心灵的见证,更是其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创造的宝贵财富。
一首孩子们的歌,一份共同的热爱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