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365有些地方真的不能去
(2022-06-14 21:54:20)
前几天在一个群里,大家忽然就聊起来当年在新街口的那家迪厅。估计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迪厅是什么了。1996年刚来北京,从地铁口出来不远就能看家这家迪厅,外观很气派,当然晚上的话就是那种霓虹闪烁,人来人往了。
我们那个年代,大学里会在每个周末搞舞会。有的在小操场上,多半在食堂里。上大学的时候偶尔也会去舞会,但基本都是和其他女同学一起去。只会最简单的一些交际舞,偶尔也有男生来邀请跳一次,仅此而已。有时候,也会有的院系搞活动,在小操场上有舞会,这种大家蹦迪的就比较多。
迪斯科,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一种流行舞蹈,节奏欢快。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人也不是什么跳舞,就是随着音乐扭动身体。我自己并不擅长蹦迪,不知道要怎么才能扭出那么多花样来。记得有一个教育系比我小一届的女孩儿,我们都是学校舞蹈团的,在一次他们自己系的露天舞会上跳迪斯科。哇,很帅!但我自己始终跳不来。
说回迪厅。那时候社会上就很流行迪厅了。但像我们这种,自己在学校里跳跳也就得了,不会想到要去社会上的迪厅。影视剧里也会看到一些迪厅的镜头,但多半在里面的人都和普通人家的人不太一样。后来,drug一度比较猖獗,对于迪厅这种地方更是不愿走近了。来到北京后,看到离学校这么近有一家这么豪华的迪厅,还是很好奇的。那时候,我们一个年级三个学生,都是女生。她们两个都是原校毕业的,对这一带比较熟悉。偶尔我们也会萌发想要去看一看的念头,但最终都被我们自己否决了。我们三个的性格,还是不能接受这种地方。
现在酒吧比较流行。当然,当年我们那个时候三里屯、后海的酒吧也流行。人渐渐上了些年纪,有些社交需要,偶尔也会到酒吧啊咖啡馆啊这些地方坐一坐,喝点儿东西,聊聊天。但这样的次数两只手就数得过来。也可能是和我自己身体有关,我特别怕光线暗淡。而酒吧里那种黯淡的灯光,或者是闪光的彩色灯光都会让我产生不适感。包括到歌厅k歌也是。所以这类活动我都参加得极少。
前两天说起迪厅,是因为大家都在谈论这波疫情是在酒吧里。而新街口那个迪厅早就不在了,民族西路上的那家神秘的会所也早就清除干净了。原来它有一个和“天堂”特别相近的名字,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了。但我还是认为,有些地方真的不能去,我们不能因为各种原因暂时还不能被填平的暗河沟渠存在,就自己往里跳。这些地方还是远远避开的好。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