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陆陆续续地收拾屋子。平时工作比较忙,当然也是我特别讨厌做家务,所以一般都是等到假期的时候集中收拾一下。收拾房间,就离不开购物,也懒得去外面什么商场超市的,就是网上买。前年把客厅里的餐桌椅和一面墙的书架换了、厨房整体重新贴了墙纸台面橱柜;今年又换了客厅的电视柜和另一面强的书柜,变成了上下床和书架。
这个假期本来是想趁着然和姥姥回沈阳的时候,把老妈的屋子床换掉。但现在因为疫情,沈阳是回不去了。可是床已经在网上买好了,所以过段时间还是需要收拾老妈的卧室,换新的带柜子的床。所以,又在网上买了不少整理箱整理袋什么的。
假期小家伙在家,所以在家里做饭的次数也多了。平时刷刷抖音,也学了一些美食,就忍不住自己也想试试。所以就又网上购物,比如佛跳墙浇饭、黄焖鸡、朝鲜冷面、自制酸奶机……什么的。当然做新鲜美食,也就要买各种不同的调料和酱汁。现在网上真是什么都有,各种配好的酱汁随意选择,让各种美食制作都简单了很多。当然,我这人对于做饭也就是图新鲜,让我一直做我也受不了。所以各种调料和酱汁也不用买太多,每样能够做那么三五次也就行了。
而且现在因为运输的各种条件好了,几乎什么都可以通过网上买。比如雪糕,以前就只能在小区里的小卖店里或者去超市买一些。但这些地方即使是做雪糕批发价格也都比较高,今年好像比往年又高了。另外,老妈糖尿病,无糖雪糕很难买到。现在好了,网上都可以解决,价格也便宜了不少。至于桶装水、瓶装水,以前到超市买,因为力气有限,一次也不可能买太多。现在也解决了,反正有快递小哥给送到家门口。
每天做饭的时候还是会在小破站上听讲座,今天就听到了和网上购物相关的事情。这几天在网上一直都在刷屏的ALIBABA事件。资本在聚集,垄断一定要被阻止,否则就像讲座里说的那样,哪怕老板私德不错,哪怕有人已经意识到了要保持清醒,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都会膨胀和飘飘然。仅靠觉悟和道德是不行的,必须有制度的制约。打破垄断,打破资本的逻辑,就是为了每个个人和整个社会有序和良性发展。
也听关于“双减”的分析。这是一件一定要做的事情,但并不是解决教育问题,因为这就不是教育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从教育入手,国家在解决社会分层和分工问题。今天也在网上读到了两篇比较有意思的文章。一篇是很久以前就读过的,项贤明教授的文章,指出教育减负效果不佳,就因为大家本来就确立了不正确的“问题”。学业负担过重、“内卷”等,就不是教育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和管理问题。所以,只从教育本身找解决的方案,方向和方法都是不对的。
“双减”的出台,其实也是现阶段解决各类社会问题的其中一个政策。于此相关的,除了教育上,还有其他相关政策。另一篇比较有意思的文章,就是讲职业教育的。我个人觉得作者分析问题的角度比较新颖。也解决了我长期的一个困惑:就是我们总说每个人各有所长,教育要因材施教。其中一个刻板印象就是,觉得学习好的孩子,可能动手能力不太强。学艺术的孩子,文化课成绩不太行。但现实中,和这个刻板印象不符合的例子有很多。学习好,动手能力强,学什么都快的孩子有很多。在艺术、体育领域达到一定高度的孩子,拿出时间和精力学文化课,其实也很强。
所以,作者认为,因为中考高考都是按照分数来录取学生,分数相对高的学生上高中、上好大学,而分数偏低的孩子上职高、上高职。社会上对于两类人的分别对待,并不是对于不同学校的歧视,而是对于考试分数的区别对待。而我们国家未来需要低端的工人,也需要高精尖的技术人员。那些高科技的设备靠现在的职高生和高职生是不行的,还是要靠高考分数高的孩子。如果某个高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高考分数和211、985高校的分数相当,那么人们是不会歧视这样的高职院校和高职生的。正因为中高考是纵向分层,而不是横向分流,导致在未来的就业中,财富的分配差异过大,大部分产业工人不能够享受大部分的社会财富红利,才有了人们对于不同学校和工作的差异对待。
两篇文章都提到了社会分工和分配的问题,而这些都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想要解决教育上学习负担过重和过分内卷的问题,就要改变社会分层为社会分工,要配套解决社会分配差异巨大的问题。第二篇文章举例说,如果清华来办职业学院,毕业的学生一定不会被社会歧视。不论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合理,都不失为一种认识上的突破,给出了同以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办法。
国家在打击资本垄断和破除资本逻辑上,已经开始重拳出击。社会财富的增长,要力求通过较为公平合理的方式惠及到每个公民。因此,无论是在网络经济的发展方面,还是在教育方面,都会陆续出台更多的政策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我们国家的发展变得更加安全和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