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综合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到了第三轮,做一小结。
在第一轮的改革中,我讲整个四个月的课程分为了三个阶段:听说输入阶段、精读积累阶段和最后的写作输出阶段。
我每年所带的研究生公共英语班,基本上是在入学考试中成绩偏低的班级。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较好,但听说尤其是写作能力继续提高。同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口语听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专业文献的阅读和英语学术写作。针对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主要任务和自身的英语基础,我设计了这样的英语学习三阶段。
在第一阶段,以语言输入为主。但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鼓励学生开口读英语,进行语言的模仿和基本词汇语法的积累。基于学生们英语基础不是非常好的情况,尤其是口语听说,所以最开始我设计的是从《新概念》二册的背诵和默写开始。新2的课文较短,但表达地道,同时语法循序渐进,也有利于学生们语法基础的夯实。另外,在背诵的过程中,要先听再背,模仿正确的发音,也容易开口读课文。而默写,更多地是积累英语的表达式和语料。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语料的积累上存在很大欠缺,在还没有很好的基础上就进入语言自主创造的阶段,就会出现不会表达或者表达错误或不当的情况。扎扎实实地默写,正是进行语料积累形成思维习惯的有效方式。
随着每一届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也因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已经比较紧张。我对这一阶段的课程也在随时调整。到了这个学期,我又把这一阶段的每天学习任务,改成了每天朗读两篇《新概念》四册的课文,然后为每篇课文画思维导图。画思维导图可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课文,然后还可以正确地找到文章内在逻辑再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课文进行概括和缩写,积累重点词汇和表达方法。同时,我还将学生们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学生每周给老师分配的课文进行练习题设计,然后再相互交换答题和评阅。这样,既分工又合作,每个人的任务量不至于太大,但也都参与其中,还能够起到检验学习效果的作用。
另外,在本学期,我还在第一阶段的课堂讲授中,加入了系统的听说、语法和读写的简介性的说明。一共分为四个部分:1、音法(正语音,解决听说问题,提供相关讲解和学习方法);2、词法(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障碍,主要讲解动词时态和语法隐喻);3、句法(主要解读长难句阅读);4、写作(从翻译入手讲解中英文两种语言思维的不同,以翻译练习进行思维转换的练习,最终完成英文学术写作)。这些都是提纲挈领式的讲解,更多的是为了给学生对于英语和英语学习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同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在第二阶段,就进入到我们研究生综合英语的学习阶段。有了第一阶段的积累和方法指导,这一阶段的学习就会相对轻松。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主题讨论,教师进行课文精讲,将第一部分中的纲要性介绍,通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具体化。学生可以根据相应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教师的教学也可以更加有的放矢,着重帮助学生完成词汇、语法、篇章结构、思维转换的相关积累和练习。使得学习更加具有目的性、也更加高效。
在第三阶段,就是学期考试前的最后两周,我为学生们安排了四次学术写作课。在这四次课上,学生们要完成对相关主题的讨论,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讨论每次写作任务的主题、大纲和内容。然后每个学生再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基础完成相应的作文写作任务。有了前面两个阶段的有效输入和思维转换练习,再辅以老师的写作指导、小组的信息交换、头脑风暴,学生们基本可以较好地完成四次写作任务,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英文学术写作能力。
这个学期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习,马上就要进入第二阶段的精读学习。在这一阶段中,还要加入以“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政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课堂上的语言学习、信息获取、文化对比、评价批判等方式,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教学是“良心活儿”,也是“无底洞”。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