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上《教育政策分析》,孩子们更喜欢听我“讲故事”。这本就是一门开阔学生视野和思路的专业选修课,所以给学生们的压力就没有像上学期《英语教学设计》课那么大。学生们又因为去年疫情的原因没能在大四的时候参加英语专业八级考试,4月底要和今年的毕业生一起参加专八的考试,所以我也把课程做了一定的调整,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考试。我和孩子们说,这段时间的课堂展示算他们欠我的,等专八考试结束,课堂的主角就换做他们了。
其实从大学毕业到研究生毕业,我一直是在教英语,这和讲纯文科的课程还是非常不一样的。在讲英语教学设计的时候,也是英文授课,所以到教与政策分析的时候,一开始还真是不适应。已经教了几轮了,但每次上课之前,我都觉得我不知道要讲什么。不过最后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授课。去年是网上授课,所以留下了音频资料。今年再上的时候,我会把去年的讲课录音先听一遍。自己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我当时是怎么讲了那么多的?那些内容的逻辑线是什么?
今天课程的主题是经济制度与教育政策的关系。在上课之前,我把去年的讲课录音又听了三遍,然后结合这课件整理思路。但其实到了课堂上,我讲的大框没有变化,里面的细节又不一样了。讲台是个神奇的存在,只要我站在上面,面对学生,我就总是会有很多临时的想法和灵感。今天也是。又给孩子们讲到了一些我临时想起来的内容。
讲到教育资源地区间的不平衡,讲到经济发展对于教与政策和教育制度、教育形式的影响,希望孩子们将来走出去,走到基层,接触各种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教育实际。于是给他们讲了我所经历的真正的村小的复式教学。告诉他们只有接触更多的教育实际,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理解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在将来写论文的时候,不要高高在上,不要想当然。
这样的临时发挥很多,所以一下子就讲了一个多小时,中间连休息都省了。最后留给孩子们自由讨论的时间就比较少了,最后下课就晚了几分钟。
就是这样的课程,尽管我没有要求记笔记或者一定要全神贯注地听我讲课,但课堂上,学生们还是绝大部分都认真听讲。我太喜欢他们睁大了眼睛看着我了!讨论的时候,还有学生和我交换意见,讨论刚刚讲过的内容。这样的感觉真好!
我希望我的课堂不是枯燥乏味的,而且政策本身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给孩子们讲解政策背后的逻辑演变和政策故事,可以让理论更贴近现实,课堂也就变得生动有趣了。这样的课堂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们得到更快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