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上一直被一位政协委员提案将英语撤出主课的消息刷屏。有很多人非常赞同,当然也有很多人不赞同。我,不赞同。
并不是因为我是英语老师,就认为英语重要。从最私心里讲,我希望有朝一日,全世界都讲中文。然而我们现在面对的现实是,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有很多人反对全球化,但全球化依然是目前发展的主流。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使用英语无疑还是最方便的。
政协委员认为,我们从小学英语,一直到大学,浪费了很多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最后真正能够用到的是很少的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翻译软件越来越成熟,完全可以借助翻译软件进行交流。我也相信会有这么一天,我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不用语言之间的无障碍交流。但现在不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行。而且,我们在学校里学英语,仅仅就是能够日常交流就够了吗?上学受教育,如果仅是能够日常交流就不用上学了。在说英语的国家里,即使文盲也能交流。我们当然不可能是只培养能够交流的文盲。
给学生上英语课的时候,我通常都会在第一节课给他们提三个问题:什么是英语?为什么学英语?怎样学好英语?这么多年,一届比一届的学生回答得更好。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还仅仅是说学英语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后来,学生们都能告诉我,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学英语不仅是为了通过考试,是为了应用,是为了学另一种文化,是为了交流。而这里的交流当然不是只日常的交流。
在学习一种的文化的时候,能够读原文,读懂第一手资料,和读翻译的文章,显然是不一样的。在翻译的过程中,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即使是世界上最顶级的翻译家也做不到完全的信达雅。语言背后的文化,更是需要掌握相应的语言才能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而学习英语,对促进文化的平等交流也是同等重要。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学习英语,确实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等。英语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加便捷地跨越语言的障碍,直接引进和吸收世界上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而在现阶段,除了向国外学习先进的知识科技,学习外语、学习英语还是为了更好的文化输出和文化的平等交流。
就目前来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历史的原因,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们对中国的了解还非常的有限,更是有很多谣传、误解、敌意等等。如果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增进彼此的理解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而现在,在中文还不能大面积地为更多外国人掌握的情况下,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就尤为重要。我们需要热爱自己的母语,有义务学好和传承好我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我们也有义务学好英语,了解外国的文化,同时利用英语传播我们自己的文化。
不要说我的专业根本没必要学英语。专业不同,对外语学习的迫切性,或者需要掌握的程度是不同的。但基本的语言基础还是需要的。我们的外语教学需要改革,各级各类学校对英语的考核也需要改革,不能所有的专业都搞一刀切。但至少英语在义务教育阶段,在高考中还是应该占有重要地位。因为,绝大部分的专业还是需要有较好的英文基础,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试想,如果英语不在主课,不在应试的科目之内,义务教育阶段不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教育资源,那些不能额外购买教育服务的学生怎么办?当高一级的学校需要英语基础以进一步提高的时候,这些学生怎么办?我不知道提出这项提案的政协委员有没有替这些学生考虑过。
十多年前,有朋友去美国,闲暇时愿意和周围的邻居或者公园里的游人聊天儿。他告诉我们没想到美国是如此封闭,除了身边的事情,对外界了解得非常少。我自己做研究生的时候,因为专业的原因,有很多机会接触来开国际会议的外国学者。有一次,一对夫妇要在周末的时候去教堂做礼拜,让我带他们去附近的教堂。我们就聊起了基督教,讲到耶稣的故事,复活节的故事。他们惊讶于我居然对圣经,对基督教有那么多的了解,还以为我是基督徒。在他们的印象中,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个非基督徒不应该能够了解这些。而对一个中国的学生来说,经过高考的英语学习,这些就是很平常的事情。在我们,是打开眼界,放弃偏见,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对很多某国人来说,这个世界上,他们只要会说英语就够了。那么现在我们知道了,两种对外界不同的态度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后果。
在目前的中国,我们要热爱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语言。同时,我们也必须学会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这是一种不同的文化,也是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给我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我们透过这扇窗,能够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也能让外面的世界更好地了解我们。永远都不要故步自封,更不能主动关上与外界交流的这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