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66@365育儿心得分享

(2020-09-22 22:11:06)
标签:

365

育儿

心得

分享

     受一位网友的邀请,在一个小童家长群里做了一次育儿分享。
266@365育儿心得分享
266@365育儿心得分享

266@365育儿心得分享

266@365育儿心得分享

266@365育儿心得分享
266@365育儿心得分享
    我一直认为,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因为每个具体的教育行为背后其实都是有相应的教育理念在支撑。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才能真正的学习和借鉴。而我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所有的一切教育行为,教育行动都是冲这里出发的。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就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特征。从孩子自身出发,遵循 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完成他们独特的生命体验,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这个体验,既有当下的体验,也有面向未来的积累和准备。在孩子的童年,我们就应该让他们就是儿童,而不是小大人儿。我们可以带领他们多学习,从生活中学习,从游戏中学习。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学习和玩儿相对立。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玩儿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玩儿。一会儿我会以阅读为例,讲讲为什么学习和玩儿是不相对立的。
    要多体验,多学习,方法很多,我们老祖宗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家长来说,亲子教育是从对孩子的观察和陪伴开始的。只有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才能知道自己孩子的特点是什么,个性如何、身体怎么样、各方面的发育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亲子教育。而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是随时随地的,我们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都是对孩子的教育。
266@365育儿心得分享

266@365育儿心得分享

    那下面我来说说阅读。
    我自己认为,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绝对是占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而阅读,不仅仅指读书,还包括读图的能力,以及非常重要的,对于阅读的热爱。阅读从孩子出生就可以开始了。其实,在孕期,如果妈妈喜欢阅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胎教。因为阅读可以愉悦身心,让孕妈妈心情舒畅、心气平和。
    那么,在孩子出生后,阅读首先就是读图和玩儿书。如果可以,我建议大家要在家中藏书。我想 群里的家庭肯定都是藏书很多的家庭。有一个实验证明,每周去书店看书、有规律地去图书馆借书读书的孩子,几乎都没有自己家里藏书比较丰富的孩子发展得更好。我家然前不久和我说:“妈妈,我发现家里有书特别好。就算不看,摆在那里,每天看着,也知道有些什么书了。“这就是在家庭中创造读书的环境。不需要刻意将孩子的书和大人的书分开,大致分类即可。尤其是在孩子能够自主阅读之后,家里的各类书籍都要让孩子看到,可以供他们随意翻阅。
阅读从读图开始,这样在孩子学龄前阶段,可以最大限度地不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不会让孩子过早地限制在抽象的意义当中。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汉字却又有先天的优势,就是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孩子可以用读图的方式来认识汉字,方法就是指读。
266@365育儿心得分享
    我简单说一下每个阶段孩子的阅读。
    在婴幼儿期,主要就是通过玩儿书进行阅读。这个时期,孩子从一开始用眼睛看东西,到用嘴巴尝东西,在到用手和身体感知外在的事物,孩子们都是在用不同的感官来感知身外的世界。而这个时候,妈妈在孩子醒着玩儿的有限时间里,就可以把孩子抱在怀里,和他们说话、给他们唱歌、为他们读书。从孩子可以坐在大人怀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那种两张A4纸那么大的硬纸板书进行亲自阅读。方法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指读。最好选择一页书上都是画儿,只有一首古诗或者儿歌或者一两句话的书,孩子看着书上的图,爸妈用手指指着每个汉字读。
    同时,可以给孩子准备各种材质的书,硬纸板的,布料的、塑料的,当然一定要保持卫生和无毒。孩子可以拿来用手撕、用嘴咬,洗澡的时候也可以放在水里玩儿。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知道,书是玩具,很好玩儿,让孩子爱上书。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爱上阅读这种游戏。
    另外,还有的书是在书上的图画里采用不同的材质,比如画个小人儿,衣服是布料的、鞋子是皮革的,画一朵开花的棉花,花朵就是真的棉花。孩子稍微大一些的时候,就可以给他们玩儿这种书,可以从颜色、大写、材质上全方位的认识事物。
    还有就是识字卡片。我们可以利用汉字的优势,就把每个汉字当成一幅画。每天和孩子玩儿闪卡的游戏,就是每张卡片在孩子面前停留五秒,家长读出上面字的发音,然后再换一张。不用关心孩子记住还是没记住,每天过两遍就行了。
    另外,这个阶段,就是只让孩子看画儿,包括孩子,但不过多解释字的意义。孩子在和大人不断的阅读和交流过程中,在母语环境下,自然会将汉字的音、形、意向结合。
到了学前期,最主要的是亲自阅读,这是从读图到读字的过渡期,也是亲自阅读到独立阅读的过渡期。如果从孩子婴儿期开始玩儿书,那么孩子一般在2到5岁期间就能够认识很多字了。亲子阅读的书也从绘本逐渐过渡到只有字没有图的书了。
266@365育儿心得分享
    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阅读,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的PPT。我不多说了。原则就是这两个时期都是课外阅读的黄金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都很重要。小学阶段,阅读从眼睛看慢慢学会手眼并用,学会阅读中的圈点勾画做批注。读书和思考同行。家长的作用,就是了解孩子们看的书,如果可能,就尽量和孩子围绕阅读多交流。小孩子对什么书感兴趣,可能会很高兴给你讲故事、和你分享,大孩子对什么书感兴趣,他们可能会发表评论和你探讨。这时候,我们一定要洗耳恭听,热心参与。如果孩子愿意写点儿东西,我们也可以鼓励他们写随笔,字数不限,内容不限,随性发挥。
266@365育儿心得分享
    下面,我简单说说有关幼升小。
266@365育儿心得分享
    幼升小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择校、公立还是私立等等。我这里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从孩子自身来说,如何适应幼升小的变化。大家可以看我上面的图片,我这里写了几个方面。我想强调的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适应。
    在上小学之前,因为在作息时间、学习内容上,小学和幼儿园都有很大不同,所以家长们最应该在这几个方面帮助孩子适应。时间观念非常重要。在幼儿园的时候,可能家长们有的时候不太在意孩子是否按照固定的时间上下学,甚至会不时地请个假什么的。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从家长开始,就要对这方面重视,坚持在工作日每天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上学不是随心所欲的事情,是有要求的,不能迟到、不能旷课、不能随意请假。
    而生活习惯就更重要。大班的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学会了生活自理,一定要坚持,而且要非常熟练。有家长说幼儿园不教什么东西,其实这些都非常重要。一个孩子进到小学,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整理书包、课间喝水、上厕所想不起来,那势必造成在校生活的慌乱,影响自己的学习、也影响学校的教学。
    学习上的我不多说了,如果学前期已经有了很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小学的学习根本就不是问题。这里特别想和家长们说,不要因为担心孩子起步晚,就一定要上学前班。有些学前班教师的资质很差,教学就照搬小学课堂,甚至还没有小学课堂上老师上的有趣,会特别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孩子对学校的兴趣、对学习的兴趣。只要不厌学,知识学习就来得及。
266@365育儿心得分享
    上了学,学校教育的责任就交给学校和老师了。家长们的任务就是配合学校,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依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适当利用课外班进行有效的教育补充。
266@365育儿心得分享
    选择课外班,我的体会是遵循以上四个原则。
    第一、因材施教
    社会上曾经很流行木桶理论,有道理,但不全面。在基础教育阶段,校内的教育,当然不要有特别的短板。但校外的教育,却应该是让特长更长。
    首先,我们依据自己长期对孩子的细致观察,我们知道孩子的优势在哪里。那么,我们选择课外班就应该将孩子的优势最大化。我们大家都知道多元智能理论,那么就要通过观察善于发现孩子在哪方面发展得更快。这个更快或者优势不是和别的孩子比,是孩子自身各个方面的比较而言相对的优势。发现孩子的优势,我们就可以选择相应的课外班进行培养。当然,这个选择的过程,也要让孩子自己参与进来。可以让他们实地看一看,感受感受在做决定。
    第二、因势利导
    有时候,孩子们自己可能未必就能决定选择什么样的课外班。那么我们可以对孩子施加影响和引导。当然这一定是建立在孩子确实在某个方面有发展的优势。
    在培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有了正确的选择,过程中,我们要能够看见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这种肯定,不是“你真棒”之类的表面考赞,而是指出孩子具体在那些地方有了进步,及时肯定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在孩子遇到困难和瓶颈期的时候,就要加油鼓劲儿,和孩子一起平心静气地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如何不能轻易放弃。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一定要自己稳住情绪,对事不对人,认真分析问题,鼓励孩子战胜困难。有的时候,这个过程会有反复、会让人崩溃。但请记住,我们是成人,如果我们都崩溃了,孩子还怎么能坚持呢!
    三、量力而行
    每个孩子不一样,每个家庭的情况也不一样。在课外班上最忌讳的就是盲目地跟风。孩子学任何东西,都是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家长都是要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做选择的时候,要对人力、物力、财力、孩子的能力、家长的能力都要有统筹考虑,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也就是我说的:接受现实不焦虑,因为焦虑不解决任何问题,只能添乱。然后就是注重实效不攀比。我们一定是将我们自己的条件做到最大化利用,而不是看比人怎么做。
    最后,不忘初心
    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每个家长可能不一样。我的初心,就是我的孩子健康成长,每天都有进步,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最终能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就课外班来说,就我的理解,课外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补充。最重要是校内教育,千万不能舍本逐末。
266@365育儿心得分享
    上图是家长们给我的问题。
    我再简单说一下。我想有了原则,具体的问题就容易了。
    1. 每天晚上给孩子看书讲故事当然很好,有条件就坚持。最好在陪伴的过程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起讨论书里的内容,或者鼓励孩子讲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2. 英语学习,根据家里的情况,可以继续线上学习,甚至很多APP也很好。当然,如果能够到线下,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就更好。语言是需要交流的,和一个人交流与和一群人交流,效果不同。有小伙伴一起学习的氛围当然效果更好。
    3. 关于有效衔接,可以参考我刚才讲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生活能力、行为习惯、与人交往的能力。
    4. 奥数可以学,作为校内的补充,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没有功利的学习最好,根据孩子的程度选择班级就可以。大的机构都有入门的测试,然后根据测试分班。如果是自己学,也可以找到不同级别的试题,先让孩子做一下,然后根据孩子的程度开始学习。
    5. 孩子一周岁,可以参考我上面关于婴幼儿阅读的内容。早教班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必要。现在市面上早教机构良莠不齐,上错了还不如不上。
    6. 关于一年级的课外书,要看孩子能够阅读的程度。经典的童话、神话故事,百科全书如《可怕的科学》等,都可以。关键是注意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习惯,循序渐进。关于磨蹭,又是一个大话题。可能是你想让孩子做的,孩子不愿意做;可能作业有难度等不同的情况。要有和孩子协商的习惯,听听孩子自己怎么说。有必要一起制定计划,完成每天的计划之后,绝不要再加码。看课外书和弹钢琴不会影响孩子学习的,只要分配好时间就行。或者孩子在这方面有天赋,要重点培养,那和学习的关系又要重新安排。要看具体是什么情况。
    7. 4岁左右的孩子学拼音,市面上有一些拼音学习的小册子都可以。课程可以参加,但不是必需。
    8. 学龄前孩子的培养,除了阅读、语言等,更重要的是孩子有很强的安全感,对学习有兴趣。家长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多运动。有条件可以多去博物馆、公园、美术馆等,锻炼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和观察能力。
    9. 上大班还是幼小衔接班,原则就是不要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10.大班的孩子可以进行数学的启蒙,可以从生活中学习。比如认识货币,购物练习;火柴棍游戏;扑克牌游戏;通过游戏认识事物的形状、大小、轻重等等。比如,两个容积相同、形状不同的杯子,通过装水的游戏,让孩子感知关于容积与形状的概念。总之,生活当中处处都有数学,事事都可以作为数学启蒙。
266@365育儿心得分享

266@365育儿心得分享

266@365育儿心得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