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西路是在乾隆年间扩建的,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嘉荫堂和文溯阁。我个人很喜欢这两处建筑。文溯阁,是专为存放《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座著名藏书楼之一,“按照乾隆在《文溯阁记》中所说,是取“溯涧求本”之意,以表达自己“不忘祖宗创业之艰,示子孙守文之模”的用心。”沈阳故宫中的文溯阁与其他宫殿不同,殿顶不用黄琉璃瓦而是黑琉璃瓦镶绿边,廊柱也是用绿色而不是红色。同文溯阁是一个屋顶下六开间相同的道理,这些都是取“辟火”之意。
“文溯阁内分为三层,其中第二层是在五大间的北侧和东、西两间加构的“凹”形“仙楼”,这样既扩大了一层中前部的高度空间,又增加了摆放书架的面积,并与两层的外观相适应,设计得十分巧妙。阁内书架都是专门制做的,上面刻有“四库全书某部”“第某架”,按次序排列在各层。下层放《四库全书》经部二十架共九百六十函,另有同贮的康熙时所修内府写本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十二架架共五百七十六函;中层仙楼放《四库全书》史部三十三架一千五百八十四函;顶层放《四库全书》子部二十二架一千五百八十四函、集部二十八架架共二千零一十六函。以上共《四库全书》六千一百四十四函三万六千多册,《古今图书集成》五百七十六函五千零二十册。此外,下层尚有〈四库全书〉的总目、考证、简明目录、分架图等辅助类书籍,以便于查找和阅读。”(沈阳故宫官网)
在西路中,另外一处我比较喜欢的,每次都必看的就是戏台。清代戏曲盛行,沈阳故宫已作为行宫,但依然有专门的戏台。即使每次在行宫的日程不过十数日,乾隆还是会在行宫出吟诗作画听戏。
沈阳故宫的建筑中,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用到了琉璃绿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满族在青山绿水和绿色草原生活的风貌。总之,作为我国现存最完好的两座故宫博物院之一,沈阳故宫具有非常鲜明的满族特色,同时也能反应出不同时期满族和汉族文化的交融和影响,非常具有观赏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