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65所谓“静待花开”不过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2019-03-04 17:14:01)
标签:
365
静待花开
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
爱与陪伴
|
分类:
重生
|
写在前面:文章中所有故事涉及到的人物,都是多个个体事件的重新整合,旨在说明问题,请勿对号入座。
上海之行,意外的收获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和博友见面,相谈甚欢。都是妈妈,谈话当然就离不开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从这里我听到了又一个“静待花开”的故事。
孩子从小顽劣,家长一度怀疑孩子的智力有问题。但医院的检查证明,孩子智商正常,甚至还算优秀。其实我自己身边也遇到过这样的孩子。有的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没有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和交往;有的是擅长与人交往,观察和共情能力很强,但就是提起学习就头疼,学起英语就浑身不自在;有的孩子迷恋汽车、公路、桥梁,画道路交通图信手拈来……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孩子都不存在智商问题,有些情商也非常高。
我自己在上学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同学。有专门上课捣乱、和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对着干的;有的擅长居家,小小年纪就可以做一手好菜,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的;有的男生心灵手巧,织毛衣、做衣服、编花篮……样样精通;有的擅长讲故事,每天中午午餐时间我们都可以听现场长篇评书联播;也有的同学完全没有自己擅长的事情,自身存在感的体现,就是班级考试倒数第一……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是在学校里,在学业上不成功或者不那么成功的孩子。学校的功课对于他们来说,几乎就是学不会的。他们的成长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们的爸妈比起平常的爸妈更加“操心”。
通常这样的开头,故事的后半段会是某种逆转。而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逆转。文章最开始的那个孩子,现在是美国一所顶级音乐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待人接物谦逊有礼,简直就是换了一个人。上课和老师对着干的同学,现在经营着自己的一份产业。他们而其他孩子现在生活也都不错,每个人都有自己平淡无奇但也有滋有味的生活,当然也有生活中的一地鸡毛。但是,所谓“成功”的人士,生活中就没有鸡飞狗跳的时候吗?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并不是想给大家灌“心灵鸡汤”,告诉大家什么diaosi逆袭的故事。这些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经历了很多困难,但他们身后永远有坚定地爱着他们,对他们的成长不抛弃不放弃的父母和亲人。他们始终被接纳,被深爱着,父母对他们的学业也始终有要求,陪着他们持续地努力着。他们拿出比别的家长更多的耐心、更大的毅力和行动力,就那样默默地耕耘,不问收获的耕耘,也才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也许他们的努力是别人的很多倍,也许最终的收获也不是很丰厚,但孩子们终于在这样的关爱和守护下,精心的培养下慢慢长大。然后人们才发现,噢,原来不是这些种子不发芽,也不是他们长不大。而是有些种子的外壳太坚硬,有些种子开始培养的土壤不合适,有些种子培育的方式不正确……他们最终能够长大,那是因为每颗种子,无论怎样,都愿意生根发芽,都没有放弃成长;是因为培育他们的人没有放弃,接纳发展过程中的失败,不断尝试探索,不断改变养育的方式,他们始终认为种子一定会发芽。
所谓“静待花开”,不过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也许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本来是“空谷幽兰”,却被当成了绚丽的“富贵牡丹”;也许是热带水生植物,却被当成了高寒地带的陆生植被。他们没有一开始就像人们期待中那样去成长,但一旦培养的方式、周围的环境合适了,他们就会换成另外一种模样,带给园丁意外的惊喜。当然,前提条件是,园丁从未放弃,也不会固执己见、墨守成规、满腹偏见,而是接纳现状,不断耕耘,不断探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