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学会宽容和善待他人

(2014-01-25 09:40:44)
分类: 转载类

    培养孩子学会善待他人,就是让孩子保持其心灵中本来就存在的爱心、宽容和谦让。如果一个孩子任性、自私、盛气凌人,不仅会使孩子不合群、孤僻,产生孤独感,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恶劣的性格,阻碍孩子一生的发展。
  方策小时候经过许多让人感到惊心动魄的事故,这些至今想起来还感到有些后怕。家长对这些事故的处理,无疑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对人、对事的态度。比如,方策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她妈妈的同事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到我家来串门,然后两家人就到附近的游泳池去玩。在水池中,方策坐在卡通救生圈里,由两个小姐姐推着,在水面上漂浮。一会儿,两个女孩和方策在水中嬉戏打闹起来,大人在水池边大声喊别打闹,孩子们根本就不加理会。忽然一个小小的人工浪打过来,救生圈不得不朝一边晃,瞬间方策连人带圈一起翻入水中,人一下子沉了下去。一时疏忽,险些酿成祸端。庆幸的是,那两个孩子都是经过体校少儿游泳班训练的,几乎还没等大人反应过来,就把方策托出水面,由于施救及时,方策仅仅呛了几口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个时候家长的反应很重要,家长的情绪、家长对整个事件的认知和评价,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判断。孩子也最善于察言观色,孩子摔倒了是因为家长害怕,所以孩子才害怕;孩子受到了伤害,是家长的愤怒才带动了孩子的情绪。孩子的心理成长就是从他人的评价开始建立自我意识的,这个时期父母的言行甚至情绪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对方策落水一事,尽管我们担心、害怕,但还是极力克制自己,未表现出任何过分的惊慌和恐惧,也没有对孩子们因为打闹险些酿成祸端发泄自己愤懑的情绪,甚至不允许方策妈妈的同事责骂自己的孩子,释解了方策的恐惧,方策也并未把这次经历看得太重,以致在心灵上留下阴影。
    
孩子进了幼儿园,在集体生活中与小朋友相处,吃亏、占便宜甚至被欺负都是常有的事。家长的过度干涉和介入会使孩子失去独立解决人际关系冲突的机会,而教育孩子以牙还牙更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启发和引导孩子宽容和善待别的小朋友,让孩子自己在与别的小朋友相处中学会处理一些简单的人际关系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在幼儿园时,方策曾被小朋友抓伤、咬伤过。印象最深的是,六一儿童节的前几天,下班后,我去幼儿园接孩子,发现方策的脸上平添了一道很深的抓痕,而且渗着血。我问方策:“脸怎么了?”方策回答:“让一个小朋友抓的。”回到家里我马上给方策的伤口涂上了红药水。第二天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幼儿园的老师告诉方策的妈妈,孩子的脸被抓伤后不能上药,否则脸上会留下抓痕。由于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处置孩子被抓伤的伤口,盲目地给孩子上了药,而且还差一点误会了老师在孩子被抓伤后不给处置。事后,那个孩子的家长找到方策的妈妈道歉,方策妈妈对孩子被抓伤十分心疼,但一句也没有埋怨人家,反而一个劲儿地宽慰人家,告诉那个家长不要太在意,毕竟都是还不懂事的孩子。整个事件的处理,方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相信,这件事给孩子幼小心灵种下的是宽容、友爱的种子。
    
由于自己的家长并不十分在意,孩子也没有把自己受到伤害的事件看得太重。对年幼的方策来说,不论是被咬伤,还是被抓伤,都从未感到委屈,从未觉得这是别的小朋友在欺负她,总是以宽容之心待人。试想,当时如果我们义愤填膺、不依不饶地向人家兴师问罪,那后来的方策就可能变得尖酸刻薄,凡事斤斤计较、遇事首先责难别人或推托责任。还有一次,在幼儿园里一个小朋友打她,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责问方策:“小朋友打你,为什么不报告老师?”方策跟老师说:“他比我小”,意思是说我作为姐姐应该谦让着小弟弟。老师哭笑不得,说:“这个班里就你最小。”后来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长,说别看方策年纪小,比大孩子还有风度、还有谦让精神,独生子女最难得的就是这一点。
    
通过身边一个个具体的事例,引导孩子善待他人,我们是一点也不敢马虎。所谓培养孩子学会善待他人,其实就是让孩子保持其心灵中本来就存在的爱心,包括宽容和谦让。如果一个孩子任性、自私、盛气凌人,不仅会使孩子不合群、孤僻,产生孤独感,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恶劣的性格,阻碍孩子一生的发展。相反,忍让、谦逊、对人友好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这样的孩子能融洽同伙伴的关系,能获得同龄伙伴的尊敬。一个人善于忍让,时时处处注意考虑别人的利益,那他也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一生都会得到快乐。此外,我们还特别注意为孩子创造一个友好、和谐的家庭气氛,消除孩子的孤独感,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活动,通过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陶冶她的品质与性格。我们觉得未来社会尽管充满了竞争,但更多的还是与人合作中的竞争,不会忍让、不能谦逊、不与伙伴友好相处的

  人,谁还会和你合作?

  孩子与孩子相处,发生矛盾和纠纷在所难免。孩子与他人的相处应该谦让甚至忍让,但忍让不是无原则的。大孩子不能欺负比自己年龄小的,年龄小的也不能让自己被大孩子欺负。我们试着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告诉孩子被人欺负了要会讲理。如果一个孩子不会讲理,最终解决矛盾的方式,不是窝窝囊囊忍气吞声就可能是蛮不讲理。有一次方策和身边的小朋友发生了争吵,请来大人评理。那个小朋友哭述自己的理由,讲得头头是道。而方策尽管觉得自己有理,却说不出子丑寅卯,感到非常委屈,气得呜呜直哭。事后,我们就跟她讲道理:两个人发生了摩擦,不是争吵时谁的嗓门越大谁就越有理,也不是谁越委屈谁越有理,哭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被认为是胆小怯懦的表现,应该能把事情的原委讲出来,他的错儿在哪儿,你的理在哪儿,要能讲清楚。后来方策再和别的小朋友发生矛盾,请人来评理时,方策就把第一事情是怎么发生的,第二这其中你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第三你错在哪儿了,讲得头头是道。在一旁的大人们都说,方策这孩子厉害是厉害,但讲理。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在集体中生活,与别的孩子相处,发生矛盾不可避免,吃亏、占便宜甚至被欺负都是常有的事。如果家长过度干涉和介入,会使孩子失去独立解决人际关系冲突的机会,而教育孩子以牙还牙更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很重视启发和引导方策宽容和善待别的小朋友,让孩子自己在与别的小朋友相处中学会处理一些简单的人际关系,这是孩子成长的阶梯。我们深刻知道,如果一个孩子不会忍让、不懂谦逊、不能与别人友好相处,那他将不受欢迎,成长会受到阻碍。(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