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液病患者口腔黏膜病-发病机制

(2012-11-14 08:06:27)
标签:

杂谈

    http://s6/mw690/ac65203fhce69664b6c25&690

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恶性血液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化疗药物缺乏细胞特异性,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会产生许多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黏膜溃疡等,其中口腔黏膜炎(OM)是临床上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OM是指口腔黏膜上皮组织的一类炎症和溃疡反应,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红、肿、溃疡,常好发于大剂量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7一10 d。文献报道,HSCT中约有75%的患者发生明显的OM有25%-75%的患者可因口腔黏膜损伤导致菌血症的发生。血液病患者口腔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菌、肺炎科雷伯菌、鲍曼不动菌为主。OM一旦发生无疑增加患者身心痛苦,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为切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将血液病患者OM研究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发病机制

    1.口腔黏膜屏障破坏:大剂量化疗及移植前预处理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零,此时患者全身状况差,饮水进食减少,破坏了口腔内环境,容易引起口腔炎症和溃疡。

    2.口腔菌群失调: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致使体内菌群失调,口腔内正常菌群受到抑制,导致病菌和真菌异常繁殖,口腔自洁作用减弱、产生吲哚、硫氢基及胺类等引起口臭,易致口腔感染和溃疡。

    3.生理解剖特征:口腔的温度、湿度和食物残渣,以及牙间隙、牙龈槽难以清洁,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及大剂量化疗。口腔被覆的黏膜上皮组织增殖活跃,每7一14天更新再生1次,对化疗毒性敏感,其中舌、颊、唇为不角化或不全角化的上皮组织.无黏膜保护,易发生OM;而咀嚼黏膜和硬腭、齿龈表面虽有黏膜保护,受累较少,但损伤及感染时可全部累及。

    4.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长春新碱致口腔溃疡常位于上颚,盐酸柔红霉素和安丫啶注射液所致溃疡则分别在颊部和齿龈、咽部。甲氨蝶呤的皮肤黏膜毒性:甲氨蝶吟直接损伤口腔黏膜细胞,抑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DNA的复制和细胞增生,导致基底细胞更新障碍,引起黏膜萎缩、胶原断裂,最终导致全口腔黏膜溃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