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0公里的路况可不简单,看导航手机曲曲折折的路线。
行驶一小段路后,雾渐浓重。

能见度在5---10米之间。

大家都开启雾灯,谨慎驾驶。

实际上的能见度不如照片,不能让大家什么都看不见,我将照片简单地处理了一下。

找到了“游客中心”,乘上了景区的电瓶车。

“---小寨天坑是由地下河强烈的溶蚀,侵蚀作用导致岩石不断地崩塌,历经1.3亿年而形成,天坑上口直径626米,最大深度662米,其口径、深度、容积均居世界首位---”

这里被誉为“天下第一坑”。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天坑地缝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

开始进入天坑步道,“天坑步道2.3公里,2666步台阶,游览往返3小时。”

下载了一幅卫星图,中心的深颜色区域就是“天坑”。
宣传牌上:“游览往返3小时”,往返非常艰巨,量力而行。
路边有岩洞,洞内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

“莲花观音洞”,“潘金阳书”。百度:潘金阳,国家一级美术师,大荔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兼陕西分会副主席。
天坑一般都发生在喀斯特地区、经流水的侵蚀而塌陷的深坑。

2005年,国际喀斯特天坑考察组在重庆、广西一带大规模考察后,“天坑”这个术语在国际喀斯特学术界获得了一致的认可。

并开始用汉语拼音“tiankeng”通行国际。还是比较牛的,因为世界上2/3的天坑在中国,在英文里“天坑”为“tiankeng”!

游恩施大峡谷后,知道了什么叫做“心有余而力不足”,来到小寨天坑,本人试探着向下走,走了约单程的1/2,感觉力不从心----,

这600多米下到底,还要再上来!600多米相当于200多层楼高,只好又坐上了滑竿。古稀之年,一声叹息!

我坐在滑竿上,看到他们汗流浃背,哎!地主老财、南霸天的感觉----。

“天坑”是个“术语”,“tiankeng”通行国际,这还真没有想到。

没想到天坑这里还有小螃蟹,应该称其为“坑蟹”吧。

已经能看到坑底,一条暗河从巨大的山洞中流出。

小寨天坑是世界上仅有的三例超级天坑(深度和宽度均超过500米)之一。下到一定的深度,抬头仰望有坐井观天的感觉。

小寨天坑深666.2米,坑口直径622米,坑底直径522米。坑壁四周陡峭,在东北方向峭壁上有小路通到坑底。

像这样的小路,从坑口一直到坑底。

滑竿师傅中途要休息几次,他们就住在附近的村子里,据他们讲村里的年轻人没有愿意干这个,他们自己都40多了,也快干不动了。

在每一个深度,都体会一下“坐井观天”的感觉。

小寨天坑只是地下河的一个"天窗"。能达到这样的直径和深度,先决条件就是这地下暗河水流要足够大。

询问得知:正在开凿一条隧洞,从洞中一直通到外边,游客从坑口下来,然后走水路出洞。可以极大地节省体力。来早啦,不然能省下滑竿的钱。

小路到了尽头,就是说我们大家已经走了2666个台阶,向下走了666米,这里应该是坑底的观景台。

小寨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这一点毋庸置疑,当称"天下第一坑"!属当今世界洞穴奇观之一。
坑壁有几个悬泉飞泻坑底,坑口薄云飘飘,奇观啊,不是身临其境真是难以想象。

按天坑分级原则,深度和宽度均超过500米的为超级天坑,全世界仅有三例,全在中国。

坑底还有点建筑,是何用途?不得而知。

能看得出坑底有一些小的塌方。

天坑是由地下暗河长期冲击碳酸盐岩岩层,引起岩层塌陷而形成的地质奇观,小寨天坑就是这种地质奇观的代表。
在坑底逗留了不到半小时,大家开始了此行最艰难的行程,向上攀爬666米,2666个台阶。本人由衷地感激滑竿的师傅,让我见到了如此壮丽、神奇的地质奇观。

非常陡峭、密集折返的路段滑竿不能坐人,好像有2处下来自己走的。

天坑的形成:先有暗流,长期冲蚀形成地下大厅,塌后就形成了天坑。这也是地质学家普遍的认为。

终于回到了坑口,向两位抬滑竿的勇士致敬,我提议合个影,他们很腼腆,说没穿衣服不好看。非常朴实的村里人。

在百度上找了一张俯视小寨天坑的照片,很震撼。大概是无人机拍的吧。

我们离开小寨天坑已是下午4点半,还要赶往67公里,长江北岸的奉节。
在快到奉节时已是华灯初上,过长江时出现了严重的堵车。
眼前的奉节是新城区,老城区位于白帝城西侧江面以下,三峡工程蓄水淹没了奉节老城,老县城数万人整体搬迁到这里。

已被淹在水里的奉节老城,位于白帝城与奉节新城之间,
我们正准备通过“夔门大桥”,拥堵的厉害!在这里浪费了不少时间。
还在路上时,就用手机携程与大众点评找好了酒店(海之峰酒店),找好了餐厅。

又是一天的早晨(2020.10.13),给我们入住的酒店拍一张。

从我们住的地方到白帝城只有4公里。
我标出了老县城的位置(位于水下),据说当年站在老县城的江边,抬头就可以清楚的看见白帝城和夔门。
这里是“白帝城风雨廊桥”,连接白帝城与北岸奉节县。
网上找到一幅老卫星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年的白帝城是一片陆地。三峡大坝蓄水之后就成为孤岛啦。
2008年5月1日,白帝城风雨桥建成开放,可以步行进入白帝城了。

风雨廊桥长338米、宽7米。仿汉代建筑风格,中间有3个凉亭可供游人休息。

看到一艘清理船,正在清理水面漂浮物。

远望长江对岸,山腰上有两行大标语。
用长焦拉过来,呵呵,这是谁想出来的,太有创意啦!看来奉节是个出橙子的地方。

尝服纶巾,执羽扇。诸葛亮形象已经脸谱化了,一看就知是诸葛亮。后面巨石屏上必然是《出师表》。

石屏的背后必然是《后出师表》喽。

围着白帝城转半圈,开始上山。

拍一张“全景导览图”,我们从风雨廊桥上白帝城(岛),围着东面走了半圈。

这边望去是一个江湾,是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的,以前应该是陆地,或有点小溪流之类的。

白帝城景区为AAA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而闻名于世的白帝城。

瞿塘关,又名夔门,是古代东入蜀道的重要关隘,自秦汉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

10元人民币背后的图案就是这里,三峡大坝蓄水后,这里水位升高约40米,雄伟壮丽略显不足。10元钞票太近,相机的焦点在瞿塘峡。

10元人民币背后的图案应该是未蓄水之前的样子,将相机的焦点放在10元钞票上再拍了一张。

曾经2次乘船通过三峡,第一次是在70年代初,那时三峡大坝还没有建成,船过瞿塘峡景色极其壮丽!

现在几分钟即上到顶,据说当年要登800多级台阶方能登上白帝城。

说起“白帝城”无人不知晓,还是在小学时,就背诵过“朝辞白帝彩云间-------”。

“白帝庙”位于白帝山山巅上。

刘备临终前曾在白帝庙中,将政权和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该庙因此名扬天下,白帝城也被涂上浓厚的三国色彩。

观星亭位于武侯祠之前,亭共有6角12柱,传说诸葛亮率军入川时,曾在此夜观星象,思考用兵战略,“观星亭”由此得名。

白帝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长江三峡上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现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值得一看。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在此想起了“长江之歌”的歌词,长江,怎能不为你骄傲!
白帝城参观结束,正前方郁郁葱葱的小山包就是白帝城。
下一个目标是“神农架”,我们从这里上高速。
从“梅溪河大桥”沿着G42向东驶去。

待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