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更庆寺,我们去了藏医院,这也是德格的重要的旅游景点,路不远溜达这就过去了。
路上经过德格县的小卖部,柜台上摆的就是点灯的酥油,800g 每袋13元。http://s5/middle/ac5d72bbtc81539fe3ce4&690
德格县的幼儿园放学,看门口也是好多家长在接孩子,和北京一样。
http://s6/middle/ac5d72bbtc8153f3ff8a5&690
藏医院的大门,介绍上说藏医从这里发源,所以藏医院是德格的一个标志。
http://s10/middle/ac5d72bbtc81540bce749&690
这所藏医院是要经过省中医管理局的批准的。
http://s3/middle/ac5d72bbtc81541b6b362&690
看一个县城是否够规模,只要看是否有出租车就知道,这是德格县的出租车,所以德格是川西基础建设比较好的县。
http://s10/middle/ac5d72bbtc81542f2da99&690
德格县城的路灯很有特点,民族风格浓郁。
http://s13/middle/ac5d72bbtc815440455cc&690
下午印经院开始印刷,我们2点多又来到印经院,这里还要买票,票价50元,并且是任何人没有优惠。
http://s10/middle/ac5d72bbtc8162d1ed589&690
印经院系德格四十二世土司却吉•丹巴泽仁(1689~1750)创建。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
印经院里的工艺是近乎于最原始的一种印刷,从造纸、刻板、印刷,还有朱砂的制作全部是手工。
http://s10/middle/ac5d72bbtc815476b3ef9&690
由于气候关系,每年印经时间只有半年,从藏历三月十五日至九月二十日:在此期间,人们可到印经院朝拜书版,称为“巴尔恰东”。
印经院规定:《大藏经》一律用朱墨(朱砂研细、搀胶,成红墨)印刷,以示尊敬,其余用黑墨。
http://s3/middle/ac5d72bbtc815484dbab2&690
印刷时,一人来回奔走取送书版,另两人相对而坐,书版署于两人之间,一人用擦板蘸墨涂版,一人放纸,用磙筒一滚、揭下,一页书当即印成。
印好的书页晾晒在各组固定区域的绳子上,干后收起,交给巴仲,由巴本《印经院总管)等3人进行最后一次检视校对,质量合格的,才能送齐书室理齐、磨平,四周涂上红色,捆扎起来,即为成品。
http://s10/middle/ac5d72bbtc81549ce2469&690
印经院,不单纯是“院”,按照今天的话说,则是出版社、印刷厂的综合体。要管好这个综合体并非易事。
幸好印经院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如有藏版库防火、防虫、防潮的管理制度,印版出入库要发行检查、登记、签名手续,不经土司允许,任何人无权更改版面和处理印版。
除土司外,还有大量的藏族人民努力保护这座印经院,使它没有随着岁月剥蚀而成为废墟。
图中红色的即是用于印刷的朱砂 。
http://s7/middle/ac5d72bbtc8154ace77d6&690
根据熟练程度和印书份数多寡,每天每组印700至1000多页不等。
在70年代和80年代,国家拨巨款一次次对印经院进行大规模维修。现在,印经院已成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也是人们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http://s2/middle/ac5d72bbtc8154c251601&690
印经院的印版当然有待于发掘和整理。但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它存在的意义不在于,也不是以印版的实际内容给社会以知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事业的现象存在着,让人联想到文化在政治、军事、社会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
http://s12/middle/ac5d72bbtc8154d70fb3b&690
德格印经院成立260多年来。院藏书版基本守好。它不仅以兼容并蓄、版本良好、印刷考究闻名于世,而且也以其收藏各类印版的数量丰富、内容完备,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据说最多时藏有经版30多万块。
http://s14/middle/ac5d72bbtc8154ec8e33d&690
清末,德格土司家多古森格兄弟争夺王位。在混乱中,多吉森格之妾玛趁机偷走一部2万多块书版的《宝库》,卖给了噶举派的八邦寺。这是唯一的一次较大损失。
我们要照相,印经院的人告诉我们说,这里都有监控探头,你们要注意。我看了一下,那里有什么监控探头,都是防火的烟敏传感器。
http://s13/middle/ac5d72bbtc81586700f3c&690
印经院构造独特,红墙高耸,幽静壮观。靠大门一侧为一楼一底,正房则为二楼、三楼,参差有致,系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
这是位于印经院的最高处所拍。
http://s16/middle/ac5d72bbtc815876831bf&690
储存了藏族文化70%古籍。中国藏区的《格萨尔》被称为世界最长的史诗。这部史诗的经版就在印经院,也可谓是一个奇迹。
偏远落后的德格,要在200多年前承载藏族文化。这个家族及德格人挑起了这付重担。成千上万的差民将汗水、智慧全部投进了印经院,才带来了今日印经院辉煌。
http://s14/middle/ac5d72bbtc81588447ebd&690
在今日印经院的库房里,存放着20多万块印版,这些印版中,有经文,有史籍,有画版,储存了藏族文化中70%的古籍。
它们是藏族文化的长城,文化的史诗,文化的奇迹,仅看看印版的制作就会震撼人心。印版以红叶桦木为材料。每年秋后,差民们上山伐木,选择顺直无结的树干,截成长10*100厘米长,厚4厘米的木块,用微火熏烤后,放进粪池沤制一个冬天。
http://s8/middle/ac5d72bbtc81589667257&690
德格印经院以藏书丰富,创始人丹巴泽仁虽信奉红教,但他井不排斥其他教派的经典。这使德格印经院超过其他几个印经院,形成特色。
最初搜集书稿时,派出大批有学问的人到西藏的桑耶、钦普、纳塘、夏鲁、萨迦、拉萨、阿里等地遍寻手抄本或木刻印本,然后延请著名学者曲格旺曲等人认真分类校勘定稿。
定稿后,由精于藏文(楷体)书法的数十人缮写书版,并由几位学者核审;然后由数百名经过培训、挑选出来的能工巧匠刻版.再由学者校对。
经过4次反复校对,确认无误后,又经过对经版的复杂细致的防腐、防裂等技术处理,一块经版才算制作完毕。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规定十分细致、严密,完成的经版字迹清晰准确,经久不变。
http://s10/middle/ac5d72bbtc8158a861059&690
我们上到德格印经院的二楼的楼顶,印经院的建筑金碧辉煌,气势恢宏。这里不仅是一个印经院,这里是藏文化的发源地http://s3/middle/ac5d72bbtc8158b7a3342&690
印书用的纸,是专门采用一种叫“阿交如交”的草根皮制成的。这种纸韧性强,虫不蛀,鼠不咬、久藏不坏。
造纸工艺基本沿用汉族古老的手工造纸技术。在旧社会,土司辖区内造纸户有100多家、多数。在白玉县境内,古泽、色格、聂曲、龚垭、卡松渡等地也有少量的造纸户,年可造纸10万多张(每张面幅大于机制纸的对开面),全部送交印经院。
一些废纸头在这里重新检出,还可以利用。
http://s3/middle/ac5d72bbtc8158cc57652&690
这就是造纸的原料,据说名叫“狼毒草”用这种原料造的纸是不会霉变,不会被虫咬。
http://s8/middle/ac5d72bbtc8158e12ead7&690
这位藏族妇女很能干,她是印经院造纸的“班长”(不知怎么称呼),她很热情汉话说得很好,还说她也去过北京,是到北京参加农展馆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这展览我看过,盛况空前。
http://s13/middle/ac5d72bbtc8158ec9d03c&690
这间房子是制作朱墨的,由朱砂研细、搀胶,成红墨,只有印制“大藏经”时才用红墨。朱砂要在这里研制http://s9/middle/ac5d72bbtc8164391aec8&690
朱砂的研磨很费时间,研磨棒是吊在房顶,研磨时只是用手摇动即可。
http://s16/middle/ac5d72bbtc81590e6552f&690
经板用完之后,要在这里清洗,朱墨和黑墨各有一个清洗池。
http://s9/middle/ac5d72bbtc815916b4578&690
我们还想看看经板是怎样刻的,刻经板的房间没有人,没有看到,只看到刻好的经板,这刻好的经板要放在外面凉晒,晾晒时要涂满酥油。走到这里就闻见一股浓浓的酥油味。
http://s15/middle/ac5d72bbtc8159276679e&690
围着印经院转经的藏民有许多老人,他们走累了就坐在歇歇,先前见到的那个漂亮的藏族小姑娘也坐在这里。http://s8/middle/ac5d72bbtc815935af1d7&690
德格县还有驻军,和当兵的聊了一会儿。
http://s14/middle/ac5d72bbtc815949f225d&690
德格县城里的“觉母”。
http://s7/middle/ac5d72bbtc824bc2787b6&690
由于德格有印经院,又是藏文化、藏医学的发源地,名气非常大,来这里的外国人不少,路上就看到有外国人骑自行车,在德格县城我们碰见一家子法国人,带着两个女儿。
http://s3/middle/ac5d72bbtc824bda3a3d2&690
这个法国人看到我就指着我的相机说:PENTAX ,又指指他的相机:PENTAX 。原来他用的也是PENTAX
,看到我们给他女儿拍照,这位法国父亲赶紧把他两个女儿的帽子都摘下来。
http://s12/middle/ac5d72bbtc824be6b99db&690
我们夸奖法国小姑娘漂亮,问她多大了。她居然会说中文:十岁,比划的也对路,但角度有点斜。
一家子法国人,不远万里,来到如此偏远德格,为了领略一下藏文化的魅力,看一下德格印经院。还真是有追求。
http://s15/middle/ac5d72bbtc824bf4ed31e&690
又在德格住了一晚,第二天,也就是5月20日我们前往白玉县,白玉县比德格县还要偏僻一些,过了岗托大桥就是土路了。有一段路是一直沿着金沙江行进,金沙江的对岸就是西藏。
http://s6/middle/ac5d72bbtc824c02c2725&690
给一个大方位图,为什么要给大方位图呢?这是我的切身感受,我在看别人的帖子时,也看到有地图,如只给一个局部,加上地名又不是很熟悉,根本不知道走到哪里了。
http://s10/middle/ac5d72bbtc824c1558719&690
这就是金沙江了,河的对岸就是西藏,在一块巨石上刻有“西藏”二字。
http://s8/middle/ac5d72bbtc824c2677147&690
这是金沙江的东岸,目前这里还是G317国道,再向前走就离开G317国道进入沙石路面。
http://s6/middle/ac5d72bbtc824c35b8b95&690
这就是“岗托大桥”,链接四川和西藏的一座大桥。我们要到西藏那边看看,过了桥就是了。看,我们马上就要到西藏了。
http://s3/middle/ac5d72bbt7a6a13a78352&690
我们到了西藏了,其实也就是站在桥头,这是到桥头后右拐的一条通向“西藏旅游民俗第一村”的路。
http://s14/middle/ac5d72bbtc824c564cbed&690
第二次进藏了,怎么也得再留一张影,站在西藏的地界拍一张。
http://s9/middle/ac5d72bbtc824c63158c8&690
这是向左的一条路,G317国道这里进藏。
http://s6/middle/ac5d72bbtc824c728e775&690
再向前走就是沙石路面了,我们依旧沿着金沙江行进,路面还行。
http://s16/middle/ac5d72bbtc824c802739f&690
走到这里有一条岔路,这条岔路可以通道“八邦寺”,八邦寺是一个知名的大寺庙。正好路口这里有几户藏民,我们在向他们询问,到八邦寺的路是否好走。
http://s3/middle/ac5d72bbtc824c8d9de72&690
得知路还可以,只是有点远,考虑一下,决定还是不去了。
这户藏民的门口有一光伏太阳能电池板,我向那位藏族老人问了一下:这块电池板1500元,屋里有一块24V-100AH(有点忘了凭印象)的蓄电池,老人讲如天好,充一天电,可以用5天。估计也就是电灯、电视。
http://s15/middle/ac5d72bbtc824c9b5982e&690
这位藏族妇女不知是老头的什么亲人,图上的小孩很像他的母亲。藏族妇女的头饰有特点。http://s9/middle/ac5d72bbtc826b03a4fc8&690
这里是“金沙江大拐弯”,金沙江水在这里几乎拐了一将近360°的大回环。不过这里看着不是很壮丽。可能是周围没有制高点,视野不好。
http://s12/middle/ac5d72bbt7a6a44ea843b&690
我们到了白玉县,住进宾馆,这是宾馆前台的服务员,身着豪华藏族服饰,很漂亮,肯定是宾馆的工作服。
白玉县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东岸。东与新龙县接壤,南与巴塘、理塘两县毗邻,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贡觉、江达县相望,北与甘孜,德格两县交界。
http://s2/middle/ac5d72bbtc826b21b1e01&690
白玉县是一个以白玉寺命名的县,地处偏僻,70年代末公路才修到县,贺龙的红二军团曾在白玉驻扎。
白玉寺建于1857年,迄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是青川甘边界地区规模宏大,影响很广的宁玛派寺院。经过重建,大经堂、灵塔殿、讲经院、禅修房、僧舍等建筑数以千计,占地近千亩。
http://s11/middle/ac5d72bbtc826b295499a&690
寺内共有金、银等造的佛像和塑像近万尊,灵塔大殿还供有白玉拉智前世的脚印石一块,被该寺当作稀世珍宝,同时新建有壮观的佛殿一座。因而1994年该寺院被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s9/middle/ac5d72bbtc826b46d75b8&690
白玉寺系四川省白玉大寺子寺,“白玉”为其母寺名而得名。这是白玉寺的讲经堂,和前几天的色须寺不一样,这个大殿是新建的。装的是玻璃窗,采光很好。复合木地板。http://s3/middle/ac5d72bbtc826b5fa44b2&690
经堂的喇嘛学员在学习,用的都是藏文。
http://s13/middle/ac5d72bbtc826b6fe8f6c&690
看见我们给他拍照,还和我们打个招呼。整个川西北是一个民族和各教派的交融地区,所以这里的包容性很好,我去过西藏,和这里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http://s6/middle/ac5d72bbtc826b786d8a5&690
看看他们写的字,就像画画一样。
http://s2/middle/ac5d72bbtc826b7f246f1&690
一个喇嘛告诉我们,下面正在考试,寺庙的考试也和咱们通常考试一样,开始主持安排好等间隔坐好。然后发卷子。
http://s10/middle/ac5d72bbtc826ba63e2a9&690
新盖的寺庙就是不一样,这讲经堂上还有消防水龙。
http://s16/middle/ac5d72bbtc826baf0460f&690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离开了白玉县,开出不久我们就翻越了一座4600米的山口,周围雪山环绕。我们的目的地是“察青松多”自然保护区。
http://s8/middle/ac5d72bbtc826bbffea27&690
路上的景色很是很不错的,河水也很清。
http://s13/middle/ac5d72bbtc826bc97e91c&690
我们接近察青松多生态旅游区,距甘孜州白玉县城60公里,同时也是国家级白唇鹿自然保护区。占地约550平方公里。该旅游区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县城东南80公里处。
http://s4/middle/ac5d72bbtc826bdb9f0e3&690
景区森林植被原始状态完整,自然条件适宜于白唇鹿为主的十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存。白唇鹿分布集中,种群数占世界存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景区内山川秀丽、嵯峨多姿,湖如明镜、鱼翔浅底,绿荫耸天、繁花似锦,空气清新、沁人肺腑,这里既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涵养地,又是自然生态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基地,现在也成为生态、观光、科考、休闲、探险等多功能的旅游目的地。
http://s7/middle/ac5d72bbtc826be80c6d6&690
景区内山川秀丽,绿荫耸天、繁花似锦,空气清新、沁人肺腑,这里既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涵养地,又是自然生态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基地,现在也成为生态、观光、科考、休闲、探险等多功能的旅游目的地。http://s12/middle/ac5d72bbtc82a0aa3df2b&690
保护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进行了区划建议,在80-90年代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设计工作,1987年组建了县级保护区并逐步申报,1995年升级为州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9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ttp://s12/middle/ac5d72bbtc82a0cb1be7b&690
我们翻越了4600米的高山,在高山之巅能看得到远处的皑皑雪山。
http://s6/middle/ac5d72bbtc82a0f5e5645&690
到了这些路上,GPS和地图都不太灵,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们停下来问路。
http://s14/middle/ac5d72bbtc82a105cfecd&690
我们继续前行,来到了著名的“亚青寺”,这个寺和喇荣五明佛学院在性质上是一样的,这里又让我震撼了一次,亚青寺生活条件之恶劣,难以想象。
http://s11/middle/ac5d72bbtc82a124870ea&690
我们登上对面的小山上,“亚青寺”尽收眼底。
全名是“亚青邬金禅林”——第二德山亚青邬金禅修圣处,建于公元1985年,开始就是一个念经处,后来人越来越多,这里严格要求弟子闭关实修。
http://s3/middle/ac5d72bbt7a6a9b871582&690
在亚青寺修学,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寺院至今未通电。可这一切并未能阻止有志实修者的脚步,2000年时汉族四众弟子已达百余人,常住修学的汉族弟子亦有五十余人。
http://s10/middle/ac5d72bbtc82a143ab179&690
亚青寺现常住有四千余僧尼,以河为界分为扎巴、尼众两区,共八个洲。
扎巴(出家男众)区分为五个洲:法性光明洲、轮涅法性洲、普贤静虑洲、大乐解脱道洲、明体自解脱洲;
尼众(出家女众)区分为三个洲:乐空双运洲、普贤大乐洲及二谛双运洲。
http://s5/middle/ac5d72bbtc82a154423a4&690
亚青寺漫山遍野都是这种小窝棚,有的贴子上称为冰箱大小,很贴切。这是干啥么的。太小了,会是住的吗?
http://s6/middle/ac5d72bbtc82a164a53c5&690
我们当时也认为是这些小木柜是人住的,后来方得知这是“觉母”们早上念经的小木柜。早上面对亚青寺,坐在小木柜里。
http://s1/middle/ac5d72bbtc82a171b3030&690
漫山遍野的野狗,我们和上次一样,都将登山杖拿在手里
http://s6/middle/ac5d72bbtc82a184f26c5&690
亚青寺建于1985年以后才开始扩大,现在有相当的规模,僧尼众多,但环境极差,屎尿遍地,垃圾到处都是,僧舍狭小低矮,居住人口却众多,多以木材简易搭建,比起棚屋、草芦之类还要差得远。
http://s6/middle/ac5d72bbtc82a19674da5&690
河边到处可以看到“觉母”三三两两的蹲在那里,僧袍遮挡着,屎尿遍地就是这么形成,当时我想难道这里没有厕所吗? 后发现有这么一个很“阳光”的厕所。
http://s5/middle/ac5d72bbtc82a1b11b434&690
这里面可以60人同时如厕。可以称之为高效。
http://s13/middle/ac5d72bbt7a6a9c58bfdc&690
环境之差,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难以理解这些人怎么会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
http://s10/middle/ac5d72bbt7a6a9c774fa9&690
这里的小卖部也是非常简陋,和五明佛学院简直是没法比。至今这里没有电,不可想象。http://s14/middle/ac5d72bbtc82a6644e8cd&690
这位觉母的头饰还是挺好看的。
http://s14/middle/ac5d72bbtc82a67109e1d&690
这里以河为界,这一边全是觉母,看相关资料将有一万多觉母在这里修行,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http://s14/middle/ac5d72bbtc82a67ed46dd&690
这里的觉母看到我们拍照,都不好意思。
http://s15/middle/ac5d72bbt7a6aa41b244e&690
说一说这位“觉母”,我们想顺着她们的棚户走一段看看,有一位藏族的觉母叫住我们,但我们一点也听不懂,后来这位觉母来了,告诉我们不要走这条路,前面有藏獒,凭你们3个对付不了,曾出过藏獒伤人的事。
这位好心的觉母是位汉人,说话我们听得懂。
http://s2/middle/ac5d72bbtc82a6a5d7231&690
还碰见这位,也是来修行的,是河南XX地的(具体的地方忘了),在这里买了一个窝棚花了2、3万,自己又花了2万重新整修了一下,目前在这里修行。
咱们没有入这一行,身边也没有这样的人,我是真理解不了他(她)们。
http://s1/middle/ac5d72bbtc82a6b190090&690
这两位觉母长得很像,我想有可能是姊妹俩,上万人在这如此简陋的地方,为什么会如此的向往这里?在五明时还碰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女学生,也是一位觉母,她的母亲、哥哥都在那里。
对于这种现象我还能说什么?祝他们-----,还真不知道祝他们什么。
http://s10/middle/ac5d72bbtc82a6c1c7129&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