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闯滇藏、新藏60天万里行(11)

(2012-07-27 20:23:49)
标签:

米林

布丹拉山

泽当

雍布拉康

昌珠寺

分类: 自驾游

我们经过米林县,没有停留就向前赶路http://s6/middle/ac5d72bbtc5cecd088bd5&690



    过了米林县,路边居然出现连绵不断的沙丘。这里的路还是不错的柏油路面。

http://s11/mw690/0039HIG7zy7jUwlGUAi2a&690

    

    我们一直沿着“雅鲁藏布江”逆流而上。还不时看见“雅鲁藏布江”边一些藏族的村寨。

http://s4/mw690/0039HIG7zy7jUwONyuL13&690


   路边藏族民居很典型,色彩艳丽,格式统一,只是屋顶已经现代化了。

http://s11/mw690/0039HIG7zy7jUwWp1Fg5a&690



    

    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隶属林芝地区。这里是福州街的标志,是福建省的对口支援的县。

http://s7/mw690/0039HIG7zy7jUx76Dki26&690

 

   朗县境内山脉纵横,沟壑相连,地表起伏大,地型复杂多样,属典型的高原、丘陵地貌类型。平均海拔高度在3200米左右。这里是漳州市对口援建单位。 

http://s16/mw690/0039HIG7zy7jUxMQKrd0f&690

 

    这里是郎县的一条街,也是唯一的一条街。

http://s3/mw690/0039HIG7zy7jUxT4KwG52&690


 

   郎县县城位于雅鲁藏布江畔,群山环抱之中。我们在郎县吃的午饭,这里居然有肉夹馍,我们每人要了一碗面条,外加肉夹馍,价格不贵。

http://s8/mw690/0039HIG7zy7jUy1Dh9ta7&690


 

    在郎县吃完饭,我们随便逛了一圈,到这里农贸市场看看,东西还是很全的,也很丰富。但是这些卖菜的好像都不是藏族人。

http://s15/mw690/0039HIG7zy7jUxeXQuOae&690

 

   我们离开郎县,继续赶路。海拔逐渐升高,眼前可以看见的只有蓝天、白云和雪山。一派青藏高原苍凉的、大气的美。

http://s11/mw690/0039HIG7zy7jUxmqusW6a&690


 

    看这云,看这雪山,让人陶醉,美的让人窒息。他不同于小巧精致的江南园林,在于它的美的那么有气魄。

http://s1/mw690/0039HIG7zy7jUy7h1Dib0&690

 

    在“布丹拉山口”我们又碰上了在怒江桥时的那辆北京“途胜”,我们走这条路也是受到他们的影响,路上我们多次相遇,都是北京来的,他乡遇故知格外的亲啊。

http://s10/mw690/0039HIG7zy7jUydwvYl29&690


   布丹拉山海拔4910米,也有说是5000多一点的。山上2个牌子就互相有点矛盾。

http://s5/mw690/0039HIG7zy7jUyzBrww94&690



    西藏有个特点,每一个山口的最高点都有许许多多的经幡,经幡确实给这冰山雪峰之地增加了不少色彩。

http://s2/mw690/0039HIG7zy7jUyld1D3a1&690

 

   这个地方来旅游的很少,这个山口只有我们小白哈和途胜,外加一辆拖拉机。

http://s12/mw690/0039HIG7zy7jUyG3BH5cb&690


 

    站在布丹拉山口可以看见下山的路。

http://s3/mw690/0039HIG7zy7jUyLP08qa2&690



  

   布丹拉山原称布喳拉山。是乘车往西藏加查县必经之路,海拔5088米,从山底到山顶的环形公路,登顶俯瞰,可饱览藏南谷地的秀丽风光。 

   布丹拉山顶,五彩经幡飞舞,哈达飘飘,蓝天白云,景色壮丽多彩。

http://s7/mw690/0039HIG7zy7jUyV2XzM56&690



    在这里遇到咱们北京的老朋友,这么多天一直是同路,在这布丹拉山相遇很是高兴。在这4910M的高峰(有的帖子里是5088M)自然是要照一张合影了。

http://s16/mw690/0039HIG7zy7jUz1gwoL2f&690


   这山口有一个小卖部。真是方便了旅游者。不过这地方游人是少一点。

 
   小卖部还卖经幡。西藏这地方只要是过山口都有经幡,也有推销经幡的藏族同胞。不过我们从未买过,也不知经幡是什么价位。
  
    据说只要你交了钱,卖经幡的藏族同胞就会帮你把经幡挂起来
    就要下山了,这里有个指示牌告诉我们要下山的路危险。


    下山的路的确很糟,由于路面太烂,我的小白哈的左前胎被石子刺破。刺破后也没有及时发现,结果被碎石路面碾坏报废,途胜的北京朋友给我们帮了很大的忙,帮我们将报废的前胎换下。
   这是第二次轮胎出问题。第一次是在云南最烂的那段路上。

http://s8/mw690/0039HIG7zy7jUzsgRx537&690


    终于下到山下,看这边的山有些怪异,有点像扎达的土林。

http://s10/mw690/0039HIG7zy7jUFkuT5nd9&690


   从不毛之地,又看见绿色了,没有领会蛮荒之地的荒芜就不知绿色的可贵。

http://s9/mw690/0039HIG7zy7jUFs4x5ud8&690

http://s8/middle/ac5d72bbtc5d0fa563a47&690

    路边的山上有一座已荒芜的古堡式的建筑,走这段路是临时决定的,事前没有做功课,故沿途的景点不是很了解。

http://s1/mw690/0039HIG7zy7jUHYMHFm10&690



    当天我们到了山南地区的首府乃东县泽当镇。山南地区是藏民族的的发祥地,地区行政公署驻乃东县,以泽当镇为地区中心。

http://s5/mw690/0039HIG7zy7jUI80nJid4&690


   我们游览了“雍布拉康”。雍布拉康位于泽当11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雍布”意为“母鹿”,因扎西次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为“神殿”。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
  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松赞干布暑期由宫殿改作寺庙。文成公证初来西藏时每到夏季都会和松赞干布来这里居住。至五世达赖时又在原碉楼式建筑基础上修了四角攒尖式金顶,并将其改为黄教寺院。

http://s7/mw690/0039HIG7zy7jUIeHPBY86&690


    西藏寺庙的简介都是用三种文字写成,即藏、汉、英。这是“雍布拉康”的简介。

http://s12/mw690/0039HIG7zy7jUIjyobh3b&690


    相传是苯教徒于公元前2世纪为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建造,后来成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宫,5世达赖时改为黄教寺院。
    用长焦拉一个近景,“雍布拉康”位于山头上,真不知其吃水是怎么解决的。可能是靠农奴背上去的。

http://s14/mw690/0039HIG7zy7jUIoKrhjad&690


    “雍布拉康”所处之地的海拔为3700米,在一座小山的山顶。史书记载:宫殿莫早于“雍布拉康”。因此这里是西藏最早的宫殿。

http://s1/mw690/0039HIG7zy7jUItKNVe00&690


    在“雍布拉康”旁边的青稞地里,有一块石碑----雅砻索卡,史书记载:西藏的村庄莫早于“雅砻索卡”。和“雍布拉康”同样地位,这些地方都是西藏历史、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

http://s12/mw690/0039HIG7zy7jUIBgfTJ8b&690

http://s7/mw690/0039HIG7zy7jUICDZZA06&690


    这就是新藏人们的主要粮食之一“青稞”,特意照一张近景可以让大家看看清楚。

http://s13/mw690/0039HIG7zy7jUIHipOIcc&690



    我们来到“昌珠寺”,这是昌珠寺的大门。
    昌珠寺位于山南雅砻河东岸的贡布日山南麓,距乃东县约二公里,属格鲁派寺院。建于松赞干布时期,据说文成公主曾在该寺驻足修行。寺中悬挂有一口铜钟,在整个西藏都很有名。       门票每人35元。任何人都没优惠。

http://s14/mw690/0039HIG7zy7jV2fzySp0d&690



    西藏和内地还是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像这样的牌子,在内地一般都是用石碑刻的很讲究,并安置在最显眼的地方。昌珠寺这碑有点简单了,这可是西藏著名的寺庙。

http://s14/mw690/0039HIG7zy7jV2jPB6t3d&690


    昌珠寺的介绍。也是用藏、汉、英三种文字写成。


    昌珠寺的香火是很旺的,并且昌珠寺是我们走了这么多寺庙唯一可以照相的,并且是在寺庙正常宗教活动时,这是极其难得的,故我多上一些照片,昌珠寺还有一个大的卖点,大家往后看。
    这是一进门的酥油灯。这里的酥油是虔诚的信徒来给加添。

 
    这里的喇嘛正在念经,我们进啦轻轻的靠边走,照相他们也不干涉,昌珠寺好地方啊!!

  
    昌珠寺的“昌珠”在藏语中:昌是鹰、鹞的意思,珠是龙。

  
      昌珠寺的转经筒。


    转经筒的结构。

   
 
    转经筒需要不断地润滑,这是下面转动部分的结构,还用了电焊。不知松赞干布年代是什么样子的。

    这是靠右边的一排喇嘛,看他们前面还摆着暖水瓶,看来念经时还是需要喝水的。
   
    因为昌珠寺里没有导游,没有人给我们讲解,所以吃不准这是哪位大师。似乎是宗喀巴大师-----格鲁派创始人。
http://s7/middle/ac5d72bbtc5deb7341166&690

 
    在不念经的时候,他们穿的紫袍是要放在这里的,并且还要放成这个样子。


   他们虽然没有限制我们照相,但我们要是把相机对准他们拍时,他们会跟我们摆摆手,所以我们要走到他们不太注意的地方,尽量抓紧时间拍一张。

 
    寺庙里到处金碧辉煌。

 
    在别的寺庙这种情况是决不准照相的,我们在里面参观,他们照念他们的经,当然我们要尽量小心不要出声,以免影响他们。

    在西藏的寺庙里能拍到这些是很难得的,绝大部分寺庙都是禁止拍摄,并有专门的人跟着参观者。昌珠寺的确很宽松。

  
    这是寺庙里珍藏的唐卡,唐卡以红底的最为珍贵(红底为朱砂底)。昌珠寺里有全西藏最为珍贵的唐卡,大家接着往下看就知道了。
 
    昌珠寺悠久的历史和宏伟的建筑,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香客络绎不绝前去转经朝佛。

    
    五世达赖以后的历代达赖每年还要定期来此添香礼佛。昌珠寺作为山南地区“三圣寺”之第一,在信徒们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昌珠寺”里的壁画也很精彩。这里允许照相,真是难得的一件事。西藏的壁画颜料取材于植物,矿物,动物(的内脏),所以经历很长时间依旧鲜活。此行后来去莫高窟,里面年代久远的一些壁画都已经很模糊了。
 
    这里是最昌珠寺的镇寺之宝--------挂在栅栏上的卡片写着:《珍珠观音菩萨憩室图》。用网上的介绍:
 
   昌珠寺珍珠唐卡为镇寺之宝,所画的是坚期木尼额松像(观世音菩萨憩息图)。整个唐卡长2米,宽1.2米,共耗珍珠26两(计29026颗),镶嵌钻石一颗,红宝石二颗,蓝宝石一颗,紫宝石0.55两,绿松石0.91两(计185粒),珊瑚4.1两(计1997颗),黄金15.5克。
  
   由于这张唐卡极其的珍贵,昌珠寺的镇寺之宝,我们只能扒着铁栅栏向里看,,透过铁栅栏在照片中部靠左一点能够隐约看见一点模糊的影子,红色的边框。

  
    唐卡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
    这张珍珠唐卡的照片是我在网上找的,有局部的细节,可见做工之精细,都是用珠宝镶嵌的而成。有绿松石、红宝石、绿宝石、红珊瑚、珍珠、黄金等等http://s7/middle/ac5d72bbtc5df7e8fee56&690

    昌珠寺多拍了几张,实在是难得。

http://s3/mw690/0039HIG7zy7jV48wdtE22&690



    遇上的这个老人藏族老人非常好,看到我们来了向我们招呼,又特地开了一扇门,让我们进去参观。
  
     这里供奉这很多班禅的像。
 
    昌珠寺的门。门栓上还都系着这种三色的彩绸,这三色代表什么是有讲究的,只不过我们没有记住。http://s6/middle/ac5d72bbtc5dfa8a74205&690

  
   昌珠寺外围是一个有800多经桶的回廊,无时无刻都有人在运转这些经筒,因此经筒各个都是金光闪闪的。
   
    转经筒下的运转装置,寺庙的管理者还是比较注意润滑。
  
      这是回廊外的大经筒。


    角落里随便的一块石头无不体现出者宗教的信息
http://s5/middle/ac5d72bbtc5dfb2bcbdc4&690

 
    参观完后,我们从昌珠寺出来,路边藏居的的门。藏族的门很有特点,色彩非常艳丽。
http://s3/middle/ac5d72bbt7a2ff8873b32&690

  
    这是这个小镇上的一面墙,墙上贴满了牛粪,这是藏族的生活必需品,是用来烧火的。
 
    对面的山坡上,这可能又是一个小寺庙,或是一个和宗教有关的什么建筑。居然建筑在这么陡峭的山崖上。
http://s5/middle/ac5d72bbtc5dfbbf0ce1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