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云游老陕
云游老陕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75
  • 关注人气: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昊哥有话说 (续二)

(2015-02-05 06:21:14)
标签:

杂谈

 编者按(***老陕写给昊哥的信***):

 

***

你的文字写得不错,大家都很喜欢。如果哪天你想着开博客玩,这些东西我全部给你转发过去。

 

关于HIO的庆祝方式我也听说了一些,去年新浪有个博友在博友赛上打出了一杆进洞,为此专门举办了一个比赛,从全国各地请来球友庆祝,煞是热闹。

 

最近基本上没有打球,一是天气的原因,另一个是真的很忙。有时真感慨自己的能力,手下的年轻成员也用的不好,不知道如何有效激励。于是乎自己累得像头牛,看来要向你多学习学习管理经验。

 

再给你出道题,有球友对你的三杆七打法很感兴趣,有时间的话写写吧。

 

***

 

昊哥有话说 ()

 

去了趟海口,只打了一场球,因为感冒了。让人闹心的是,没找回推杆改进的感觉!当然,这是意料之中的。

 

本无心情再写,但看到你微博上众多朋友的热捧,有点飘飘然,再罗嗦几句。

 

写什么呐?既然你在邮件中提到HIO,就以此为主题吧。

 

话说“一杆进洞”:往往是不期而至。

 

学球的前六、七年,始终不敢奢望HIO。大概是第六年,我一个东莞朋友打了一次,请客搞了一个比赛,打球、晚宴费用全包,还有一系列礼品和奖品,我至今用的衣物包还是他的礼品。其实,他学球刚一年,打HIO时我也不在场,只能在心里默默想:真是狗屎运!

 

随后听说:在东莞的一个台湾老板,打了HIO后从台湾请了十几个朋友过来庆祝,连同本地朋友一起,吃喝玩乐了将近一个月,花了几十万,才算打发完毕。

 

就我了解,国内打HIO请客的文化,主要存在于广东。内地,甚至是北京、上海,这样的风气不浓。广东人的说法是:这就像中了六合彩,这方面运气太好了,需要破费一下,以免影响其他运程。这可能是受港台影响,加上像东莞这种地方的民风:盛产土豪。。。

 

大约打球到了第七年,我才首次亲眼目睹HIO

 

同行的两位大哥都比我打得好,我是痛苦并勉强跟进着。在一个从低向高、只能看到旗杆头的三杆洞,我和一个球友的球一左一右,只有一个人的球奔旗杆飞去,但明显打大了。

 

球车停在果岭边,我第一个走上去,边走边说:“怎么果岭上一个球都没有?”那个打大了的球友接话道:“可能冲出果岭了。”走到距洞口十码远的地方,我大喊一声:“别动!出事啦!!”随后,大家都看到了在旗杆和洞杯边缘之间的白点。

球童挺有经验,一个安排我们合影留念,一个打电话叫巡场过来,因为只有确认了才能拿到球场提供的八千块钱消费券。

 

后面一组堵住了,我们招手让他们发球,他们以为CALL GREEN,上了果岭搞清状况立刻决定不推杆了。再后面一组,听口音是台湾人,在发球台上一看就明白了,干脆球也不发了,过来与我们击掌庆贺,临走留下一句:“带红包了吗?”

 

打完球,我这位大哥给每个球童发了500元小费,说现金用完了,然后就去球会办理登记、领奖、刻名字的手续。我们在边上起哄:这可不行呀!今天至少得吃点好的、搞点活动!

 

离开球会的路上,他说:我取钱了,咱们去佛山最好的酒店!我至今还记得,在酒店餐厅的包间,经理过来点菜,他掏出一万元的一捆钱拍在桌子上:“就照着这个点!”我赶紧拉住他:“大哥,悠着点!经理,别听他的,我来点。。。”好在当时还没流行“土豪”这个词!

 

由于这位老兄是政府官员,事后没搞比赛庆祝,只是定制了一些球,上面印有“庆祝XXX一杆进洞”。我近日才开始启用,球还不错。

 

这位仁兄曾提到过,业余高球手有四大梦想:打一次72杆(或者七字头吧);打一次HIO;在圣安德鲁斯老球场打一场;第四个我忘了,自己补一个:70岁以后还在打!(关于7这个数字,以后我再细聊。。。)

 

从此以后,我开始对HIO“心思思”。但是,在球场上,每当球向洞口飞去,球友或球童喊道:“不会是一杆进洞吧?!”我都会马上接话:“千万不要!请不起客呀!!”其实我心里也挺纠结的:要这玩意干嘛?可别影响俺的事业运呀!

 

别人的事说完了,自己的事不太好意思吹。现在要回家吃饭了,先卖个关子:在2014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我不期而遇了两次!详情容后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