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的意义不仅在于环保
(2013-12-01 20:58:03)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29日展出了10件很有意义的作品,其中有用瓶盖做的象棋、用破旧牛仔裤做的小清新挎包、用100个废瓶子做成的“承载”着青春回忆的照片墙等,这10件作品都是在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组织的“变废为宝”活动中入围的。活动发起人表示,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把环保意识传递给更多大学生,使同学们在生活中养成废物利用的习惯,养成节能环保的意识。(11月30日《大河报》报道)
新闻链接: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3-11/30/content_994248.htm?div=-1
在一双双巧手的加工创造下,一件件废品“脱胎换骨”,成了具有崭新用途的新品;这样的活动,确实传递了环保意识。
不过在笔者看来,除了环保,“变废为宝”的意义还有许多。
第一、“变废为宝”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独具慧眼的人,才能从人人抛弃的废品中看出独特的利用价值。这种眼光所体现的,恰是一个人的创新意识。换言之,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瓶盖只是瓶盖,永远也成不了象棋。
第二、“变废为宝”还锻炼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废品到新品,这是一个再加工的过程;这一过程,只能由灵巧的双手来完成。比如,要将饮料瓶变身为照片墙,就需要先将瓶子剪成大约1cm的圆圈,再粘接起来,制成镂空效果。这样的工作,只能由双手来完成。没有出色的动手能力,再好的创意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第三、“变废为宝”还能培养大学生的惜物意识。当一件件废品在自己的手下变身为新品时,大学生就能从中看到物品的价值,从而生起珍惜之心。有了这样的惜物意识,大学生就会下意识地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至于食堂里的饭菜,他们同样也会珍惜。
而在当前的高校内,无论是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惜物意识,几乎都是大学生的软肋。他们不擅动手,什么事情都要找人帮忙;他们肆意浪费,食堂里到处是剩饭剩菜;他们因循守旧,拿不出什么原创的成果……但所有这些软肋,在“变废为宝”的活动中都可以一一克服;也就是说,“变废为宝”,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幅提高。这样的活动,实在值得大力推广并且长期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