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向我们走来——颐和园给我的启示

(2013-05-31 21:32:15)
标签:

层次

杂谈

文化

        今天有3~4级风,空气不错,中午到颐和园17孔桥转了一圈,只带几只取景器,踩踩拍摄点,找找感觉,享受大自然的气息。在南湖岛正西向西望去,有些顶光,在云层的掩映下,西堤在几座桥的点缀下,后面的玉泉山的玲珑塔(不太清楚为何塔?)成为主体更加清晰,构成了一幅图案。最绝的是远山不那么透,山桃花在山野中盛开,犹如残雪隐约可见,这样有机会我用617/1200镜头压住山边,最终构成了一幅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加上用黑白胶卷表现,拉开层次,更加到位。       
                                                                                           2013年4月10日13点有感于颐和园南湖岛

        今天当我再次来到颐和园十七孔桥,天气很好,看着蔚蓝清澈的昆明湖水,看着即将凋谢的桃花,不由的想起了海子那首著名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看着如织穿梭的游客,在这明媚的阳光下,享受着春天带来的气息,心情是无比舒畅,生活真的很美好,我们一定要珍惜!来十七孔桥拍片已是十年前的春天。我还有几个十年?离着颐和园这么近,守在这却找不到拍片感觉,居然一年来不了一次。大家却互相跑到外地,大老远的起早贪黑、吃苦受累,还津津乐道拍个没完,但未必能拍到几张像样的片子。当我从十七孔桥由西往东走时,只见一位老外让小女儿骑在自己的肩上正好走入桥上最高点,突然一个阵风孩子的金色头发随风而起,在湛蓝的天空衬托下,那个瞬间是个精彩的画面,紧接着女孩一个左手向右侧一捋金发,动作自然、漂亮、那叫一个飒 ! 后面接着又一个用右手放在眼睛上方遮挡太阳的动作,连续追拍,一组照片就出来了。可惜我没有长焦镜头,够不着,只能留下深刻印象。颐和园这么好题材,这么厚重的历史,这么沧桑的文化,这是一座有山有水的独一无二的皇家园林,因为忽略没在意它,却让它从我们身边溜走了。最近央视九频道播放大型六集纪录片《颐和园》对我震动很大,虽然很多场景是用电脑加工制作的,是我们渴望而不渴汲的,尤其是那航拍的感觉,但她给我的还是来自心灵里一种深深地震撼!我哪都不用去了,就在颐和园拍她十年,北京这么多景点,难道还不够我拍的吗?又有谁把北京、把颐和园拍好了?还有北海,景山,天坛,玉渊潭,陶然亭,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箭扣长城等我都没怎么拍过,甚至都没去过,我还有些特殊优势:西山拍北京城,国家博物馆顶上拍天安门广场,北京电视台楼顶拍国贸等等……。从拍国外(世界我早已看过)到拍国内(我也拍的差不多了),再经典收缩到北京(浓缩的都是精华)。好好拍吧!否则让那么多台世界顶级相机在我手里沉睡,真有些对不起它们!我爱你——北京!从今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在十七孔挢取景踩点,看见有坐轮椅的下陡坡比较困难,立即伸手帮助送下坡,当受助者对我表示感谢时,我觉得帮助有困难的人,举手之劳的事,为什么不做呢?你都开始爱北京这座城市了,难道不该爱在这座城市的人吗?今天找到了拍“我爱北京”的感觉,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拍吧———我的北京!

        当我拿出阿卡4×5相机时,立刻被近二十多人包围,把我看成了异类,七嘴八舌的品头论足起来,他们根本没见过,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意,居然有人说:“现在的高科技,我都弄不懂了。”我茫然了,但又无语了,任人评说。我在想:现在的人,让高科技搞的这么没知识,难怪社会上的好坏都不分了。我只能怪科技,但不敢怪社会!

                                                                                            2013年4月18日15点20分写于京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