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分享丨从一碗咸菜看“尽力而为”

标签:
尽力而为爱 |
分类: 学员分享 |

编者按:
前两天,有位德慧同学求助于校长:
“校长好!迫不得已打扰您!这些天孩子他爸和孩子天天为学习赌气,今天孩子崩溃了,好多试卷都撕了,每个人都认为对方错,我谁也劝不了,看到吵架我非常害怕,对于这种恐惧之前上课时请教过唐老师,但我依然没有解决,这种恐惧来临时我特别想钻到一个没有人能看见的地方,我快要崩溃了,我该怎么办?”
校长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发她一篇文章:
今晨准备早餐,热好了玉米蒸糕,粥也煮好了,然后开始准备咸菜,把校长腌制的黄瓜从密封罐里夹出来放在了盘子里,看着一整根的黄瓜,心想这样放在盘子里不方便吃,而且也不好看,还是用剪刀把黄瓜剪成一段一段的吧,这样吃起来会方便很多。剪好的黄瓜摆盘后感觉不怎么好看,所以也不是很有食欲,心想可以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就这样吧!
玉米蒸糕味道特别好,就着白粥,觉得蒸糕尤其甜;倒是咸菜,我和校长吃了都觉得很酸(因为最初是用醋汁腌制的,腌制一天后试吃,觉得有些酸,所以换了另外一种汤汁,到现在已经四天了)。
尽管早餐已经吃了一半,校长还是果断起身,不将就,不凑合,不放弃,把黄瓜咸菜重新加工。切成碎丁后,精心地放在了日本小木碗里,加了些许香油,撒上了白芝麻,拌匀后上桌,看着小木碗盛装着咸菜的感觉和之前大不同,精致、美观,而味道更是大反转:之前的酸反倒成了这道咸菜的特色,因为有了香油,让酸包裹在里面,咀嚼中还伴着芝麻粒的香味,特别好吃,不知不觉中我和校长每人又多喝了一碗粥。
从一道菜里看到了校长的化“腐朽”为“神奇”:咸菜本身因为最初用醋汁腌制让黄瓜很酸,从器皿中取出后,我所选的盘子,黄瓜剪段的大小,再到摆盘的样式,每一步骤自己都觉得都用心了,可最后的呈现我自己也不满意,但是心里告诉自己就只能做到这样了,所以就有了我的咸菜呈现。我的咸菜呈现就是我的心啊,也正是我的生活,更是我人生的这三十五年。一直以来自己都是觉得用心地活着,也尽力了,可还是活成了“一地鸡毛”。
校长看到的咸菜是咸菜可以呈现的最美好的状态,碎丁的形状、香油的浸润、芝麻的点缀,再到盛装的器皿,让人看着就有食欲,淡淡的香油味略带着黄瓜的醋香,闻起来就有想动筷子的冲动,味道和之前迥然不同,之前酸味有些过,但是校长改良过后,恰恰把酸变成这道菜独有的味道。
什么是用心?我的用心是我努力了,不管结果如何我努力了,但是反问自己真的尽心尽力了吗?对待咸菜的态度就是我的用心,即使自己觉得不如我意,但是给自己的借口是只能做到这样了,所以才做成“一地鸡毛”。没有去想过咸菜本身怎么样?要不要做一些调整?盛装需要配什么样的器皿?只是觉得就只能这样了。
同样的咸菜,校长看到的是咸菜最美的一面,那“酸”反倒成就了这道菜,我看到了校长的用心!
什么是相信?在课堂上无数次见到了那么美的自己,回到生活里又回到了从前,遇到问题时还是回到原来的思维模式,还是原来的处理方式,结果就是我的“一地鸡毛”的咸菜。这不是相信——既不相信校长,也不相信自己!在遇到问题时完全忘记了那个“我”,那个“我”如果遇到同样的问题是怎么思维的,生活没有改变,就不是真正的相信!“相信校长”应该是相信校长看到的那个“我”,并且成为那个“我”!呈现属于“我”的“咸菜”的美好!
这个是我的助理昨晚写的,他的用心,他的变化。最初的那盘酸黄瓜,是他的“尽力而为”,这常常是我们的习惯:面对一地鸡毛,耸耸肩,我已经尽力了!给自己找借口,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
恰恰是在木已成舟、一地鸡毛(黄瓜已经酸了)的状态下,决定和能够去改变,这个,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能力,更是一个人的态度。
——王红校长
下面是向校长求助的这位同学发来的读后感悟:
谢谢您校长!您和您的助理用鲜活的生活给了我最珍贵的指引和方向!
我看到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无论是这次事情还是我的生活,我无意识中都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角色,所以我一直在“索取”状态。我会去调整,去改变。
“木已成舟、满地鸡毛的状态下,决定和能够去改变,这个,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能力,更是一个人的态度!”这句话对我震撼很大,课堂中那个美好的我,是我们享受了校长的这种转化(化腐朽为美好),在意识中觉得这种神奇的能力是校长才有的,没有真正地想过自己如何才能具备,也没有想到自己要主动去做,去实践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
校长,这件事,我曾后悔自己的冲动打扰您,但今天看到您这些话,我反思自己,觉得自己非常需要您的这个指引!我会继续思维,也要去做。从这件事中我也深深感到自己过去并没有真正理解和珍惜校长您所给的一切,对不起,校长!这次我要真的去听,去落实,去反思。
再次感谢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