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日记丨2017,能把你的家变成德慧人家吗?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文化 |
分类: 校长日记 |
常常有学生来找我,或是说丈夫的态度冷淡、夫妻少有交流;或是孩子不愿意上学;或是自己的身体不舒服。面对这样的种种问题,我常常会说,让我看看你的家吧!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员让我给她的家做“个案”,我不是家居设计师,只是从“空间会说话”的角度,跟她一起,聆听她的家,与她的家来对话。
重新布置调整后,有姐妹说:“家里的物品虽然还没全部到位,我今早做饭时却感受到了富足,从未有过的的感觉。”之前因为学业而心烦意乱的儿子也对她说,回到这个“新家”,感到安定与舒心,他也想去德慧上课!
有姐妹说:“先生一直称赞从德慧带回来的灯好看,为它安装了遥控开关,每天晚上都要开它,觉得心情特别好”。一个军医说:“家里改造后,感觉宽阔、大气多了。内心梗阻感消失了!谢谢校长。”
有的学生对家不太自信,怯怯地问我:“校长,这房子能调吗?”我说:“能,人都能调,何况屋呢!”她的家从杂乱无章变得清新昂扬,能量沉稳了。于是我问:“觉得你应该不像以前那么燥了,对吗?”“是的,现在下班回家就觉得很轻松自在。”她说,“我的丈夫是大学老师,以前他喜欢泡在学校图书馆,现在更愿意呆在家里了。”
还有一个学生参照我的建议,家里挂上了一幅四瑞图的唐卡。“什么叫四瑞图,我也不知道,只要校长建议,那必定是好的。”她说,“校长体贴地考虑到我家先生那个科学型头脑的‘榆木疙瘩’,直接请菩萨入住家里,恐怕会有抵触,所以推荐了四瑞图。说来也神奇,唐卡和灯一下就改变了家里的气场。以前我爱生气,跟先生经常吵吵闹闹,但现在我和先生吵架的几率变得很低。”
“有时候先生也喜欢站在唐卡前默默的看几分钟,双手合十,虽然不知道他跟唐卡说了什么,但是家里的气场就不一样了。连那盏灯,每次回家或半夜醒来,都足以让我感觉安全、安定、祥和、幸福。一切仿佛都有加持的力量。”
看过很多学员的家后,我有了一些思考与体会,与大家分享,仅供参考:
一、家是一个能量场,这个场看不见却非常强大。
曾经一个姐妹来德慧人家,她面色发青,全身紧绷,于是我问她:“你们家的灯是日光灯,对吗?”她很惊讶,您怎么知道?于是建议她,回家可以增加一些暖光的灯,这样人会更温暖自在。家就是应该让人松弛,甚至有几分慵懒,如果一个人的弦总是紧的,时间久了,不出问题才怪!
这个姑娘的家被她布置成了“道观”模样,可以想象她找对象有多难!下了课,我告诉她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一只孤零零的鹤灯配成一对。
我见过有的夫妻卧室,冷淡得跟学生宿舍一样,而他们结婚几年没有任何怀娃的音讯。想让你的丈夫愿意回家?只需要换一盏灯!同样,我也无法想像一个杂乱无章的家里,孩子如何静下心来读书,理智思考。
二、家的布置也需要主题
“校长您好!我春节期间匆忙搬家,一直没来得及好好布置,现在正好住了一个月,但我却感受不到新房的舒适与温暖,麻烦您有空时帮我点拨一下!”一位学生求教。
看了她发来的图后,我觉得无从下手,于是问她:“你对新家有什么样的期待?希望新家是什么样的气氛与色调?”她答不出来。我们一起花了三天的时间细细琢磨和讨论,发现她的家好象什么都有了:在寸土寸金的广州,190平米的大房子,红木家俱,电器俱全,感受到的除了散乱,还是散乱,而非家的温暖与舒适,因为没有主题,没有意愿。
这正如我们的人生,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却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人生的资源白白被浪费;如果有了理想与意义,每一天的苟且都可以成为诗和远方。
人来一世,绝不仅仅是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同样,家也不应该只是一个吃饭和睡觉的窝,它是我们情感与心灵的栖息地。家的呈现,需要用心与设计,唤醒它的温度,勾兑它的芬芳。如同我们在生命修炼上,需要指引,发挥潜能,到达前所未有的境界。
三、软件比硬件更重要,无用比有用更关键。
软装不到位,就把硬装全浪费了。我曾经去过广州另外一个学员的家,也是在寸土寸金的位置,160平方米,红木家俱。让我惊讶的是他家硕大的阳台,放着的却是洗衣机、墩布、晾衣绳。
我不禁惊呼:“太奢侈了!为什么不把这里布置成一个茶室呢?”我们一直在过日子,却在“有用”的名义下,把日子过丢了。
烛光晚餐、月下花前,恰恰是一些“无用”的东西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品质与内涵。“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一株“梅”,可以是一盏灯,一袭桌旗,一抺颜色,一只杯子,一幅画……每个人的经济能力不同,温暖与浪漫也可以不同,它不一定要高大上,也不一定与钱有关,但这一株“梅”,一定与心有关。
家是一个人的综合呈现,每一个细节都是你的用心,都是你的内涵。现在似乎每一个人都把“断舍离”挂在嘴边,但是,真正的断舍离不是什么都不要,而是去掉多余的、不恰当的。当家里每一个物件和谐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你会有一种多一个则赘,少一件则缺的感觉。我们都不是乔布斯,外相粗糙匮乏时,一般人的内心不易生起细致而舒心的感觉,现形起种子,种子熏现形,家的明亮而有序,能够投射并滋养到内心的安乐与满足。
整理了许多同学的家,身为校长的我会问她们:“你从中学习和反省到了什么?”
一位同学说:“人总是愿意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最龌龊的一面留给自己和家人。我们如果能面对这些并下手,这才是修行的开始,我觉得自己开始面对自己了。一边整理家,一边还在深刻反省中。”
另一个同学说:“我发现,自己对万事万物没有生起真正的感恩之心,包括对请回的佛像及唐卡;还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几乎没活在当下,对自己及所处环境缺乏觉知;这颗心浮着,沉不下去,所以整理的热情很快退却;我最怕整理物品,经常的方式就是扔。”
这个姐妹说,以前一直以为自己是不拘小节,却不知“不拘小节何以拘大节!”人生都是平常事,我们总是不在意“小事”,老想着如果有什么关键或者大事的时候,我再怎么怎么样。而如果不改变平常的观念与行为,人生不会有质变。
我曾经打趣过不少有信仰的同学,说她们把家里变成一个道观或共修活动中心。难道佛堂就不能生动而温暖,美好而雅致吗?!
判断一个女人的生活能力,看她家里的卫生间和厨房,就可以了。爱干净的女人,一定是一个自律的人。
好女子、好世界,女人的品质影响着孩子的未来。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母亲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便是快乐与力量的源泉。窗明几净的家,不仅对家人是一种爱的体贴,对子女也是一种无声的文明教化。
而成为会过日子的女人,也是一种修炼。家就是道场,整理家,就是修心的敏感度。人只有做到心空,才会有觉知力;一个的心清净之后,不允许周围没有秩序,不允许低能量的事物出现在身边。与家对话,发现自己的内心,整理自己的内心,提高自己的心性,这正是修行。
2017,能把你的家变成德慧人家吗?
有颜值、有温度!
德慧近期课程安排
德慧专题 | 4月13日-16日
触疗师的自我升级——触疗愈三阶课程的核心技巧
德慧专题丨4月22-23日 王凤仪化性研修班
德慧鹊桥班丨5月6-7日 南京 · 啼莺舞燕,春风十里不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