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师说丨要想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就要“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2017-02-04 16:32:14)
标签:

健康

教育

情感

文化

分类: 导师之言

 

南师说丨要想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就要“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人。先嚎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经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两句话,小孩子们都会说,就是出在这里。只要两个人同心协力,“利”不是利害的利,是锋利的利,像刀子那么快、那么利,连黄金都切得断。所以团结同心共事业,就是同人卦。后世为了加强它的意义,就把同人的人,改为仁义的仁,所以我们现在把同事也叫做同仁。


比如股东合伙做生意,二人同心,其利就断金,相反地不同心就完了。尤其是夫妻呀,朋友呀,两个人利害相同,同心协力,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所以“同心之言”,同一个思想,同一个观点的话,“其臭如兰”。这个臭不是香臭的臭,不作形容词讲,臭就是味道。同心之言,那种味道像兰花一样,永远清香的。这也就是形容同人卦九五爻的爻辞,“先嚎啕而后笑”的境界。

-------------------------------------------------------------------------

《易经》的道理告诉我们,像一架天秤一样,那一头重,这一头就高起来;这一头重,那一头就高起来,不能均衡,几乎没有一个时间是均衡的。


均衡是最好的状态,但是很少,就以我们自己的心身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心理方面的思想,没有一个时候是均衡的,不是心里不舒服,就是思想在混乱。一般人说打坐修道,什么叫作“道”?能经常保持心身的均衡就是道。那么打坐,又何必闭起眼睛、盘起两条腿装模作样呢?我们知道打坐的目的,也是求得身心的均衡,如果身心不是均衡,打坐也没有用。


大家都有几十年的经验,每天不是情绪不好,就是身体不舒服,过分高兴也不是均衡,身体绝对没有一点毛病,心理绝对平和的状态,生活一百年也难得有十天到达这种境界。这些都说明了,刚柔时刻都在相摩,因此就产生了大宇宙间八卦相荡的道理。


这个道理,推于人事,我们也可了解,人与人之相处,不管是在一个团体或一个家庭,不可能永远没有摩擦,因为“刚柔相摩,八卦相荡”这个宇宙的法则,都是两个彼此不同的现象在矛盾、在摩擦,才产生那么许许多多不同的现象。一切人事也都不能离开这个道理。


我们学了《易经》的好处,就是对于人事的处理会有更好的原则,例如对方发了脾气,就会劝他不要动怒,等一等再说,等他的这一爻变了,变卦了,他不气了,再谈下去,又是另一卦的现象了。学通了《易经》的人,对别人在发脾气,自己觉得没有什么,他火发得天大,那是“火天大有”,让他发去,发过了以后,反过来“天火同人”,两人还是好兄弟,算了,不要吵了,学通了《易经》,用之于人事,便无往不适了。

-------------------------------------------------------------------------

“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中国有两句老话:“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两个好朋友,尤其两夫妻,很难得一千天里不吵架,没有一朵花开到一百天不凋谢的。我们古人看历史看得多么通,最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开始,所以泰卦下面,就是否卦。


我们看中国历史的汉朝、唐朝,看西方历史的罗马时代,鼎盛的时候,就衰败下去。家庭也是一样,兴旺的时候,儿女媳妇都骄贵起来了,太骄贵就是泰到极点,否就来了,否到极点泰来了。不但人是如此,历史也是一样,社会发展也是一样,看通了人生,如此而已。饿了吃,吃了胀,胀完了大便,通了又饿,又吃,就这么一回事,一切都是循环。


“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否,坏到极点就要好了。倒楣到极点的时代就是否卦,可是人不会永远倒媚。“物不可以终否”,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故受之以同人”,否卦下面是同人卦,人遇到倒媚的时候,就要交朋友,交志同道合的人,重新来创业,这是大同思想,自由平等的原则。


“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找志同道合的人,要“与人同者”替我想,也替你想,没有自私占有,欲自私只有公众的大自私,为团体而自私,为国家而自私,为天下而自私,这就是“与人同者”。


能够有这样的胸襟,就“物必归焉”,天下万物都向同人集中了。所以同人卦下面就是大有卦,就是说公正廉明的人,就有很多朋友,很多部下拥护,所以同人的综卦,就是大有,所有好的都集中在一起。

 

整理自《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

转自新浪博客【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