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慧生活 | 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2016-06-04 20:22:58)
标签:

健康

教育

情感

文化

分类: 慧文
在中国古代,定亲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却常有用信物来定情的做法;迫于礼教和社会压力,交换定情信物一般都是男女双方私下进行,他人无从知晓。那么信物一般有哪些呢?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丝线缠成,多种香味浓烈中草药细末装入袋中。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先秦时,年轻人见父母长辈要佩戴编织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古装影视剧中也常出现女方送香囊表达心意。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玉佩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古代君子如玉一般,讲究恭敬平和,温润悠远之爱。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所以高雅从容谦谦君子们喜欢用玉来作为定情物,显得节制有礼,既不猴急,又不疏远。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周礼·玉藻》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魏晋以后,男子佩戴杂佩的渐少,以后各朝都只是佩戴简单的玉佩。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结发同心,以梳为礼
篦梳

我国古时候,送梳子有私订终身,白头偕老之意。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古代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其梳头习俗,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了家人美好祝愿,也有爱意传递。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簪钗

簪又称搔头,是古代女子常用定情物,也有象征“正室”尊严意味。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周宣王后姜后有“退簪劝政”之佳话:说是周宣王荒疏国政,姜后为了规劝他,就退去发簪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羞愧难当,从此励精图治。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手镯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如“跳脱”等。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有仙女以手镯相赠恋人情节。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仙女萼绿华赠羊权金和玉跳脱。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耳环

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清初李笠翁在《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缠臂金

“绾臂双金环” 指臂钏,又称缠臂金,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缠绕于臂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苏轼《寒具》中写道:“夜来春水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罗裙

古时布帛门幅狭窄,一条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有“裙”的名称。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古代“裙、群”二字同源,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裙,群也,连接群幅也。汉辛延年《羽林郎》诗:“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慧生活 <wbr>| <wbr>古代定情信物,一生一世一双人

来源:烩设计    微信号:multidesig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