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师说 | 如何做到“诚”

(2016-04-23 21:05:53)
标签:

健康

教育

情感

文化

分类: 导师之言
南师说 <wbr>| <wbr>如何做到“诚”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那么怎么样做到修养自己呢?反省,最后还是自己反省。
 
“治天下国家有九经,及其行之者,一也。”上至当皇帝,当全世界、全国的第一人、领导人,下至做自己的皇帝、做自己的主宰、做一个很平凡的老百姓,不管做哪一种职业、哪一种地位、实行哪一种事业,只有一个:先建立自己。

那么,要建立自己,“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天下哪样是真正的对?要搞清楚。所以经常我跟青年同学们在一起做事,我说我经常发现你们人生观到现在都没有建立。还有些人几十岁了,我发现没有人生观呢!我说:你究竟想做一个什么样子的人?都是这个样子:“我也不知道!”(众笑)你也不知道,谁知道啊?我说你们都是水面上的荷花、水荷花,这个浪头一冲,冲到哪里就在哪里,就是随缘而遇,自己没有站起来。

我想做什么?我要做怎么一个人?你说我想做一个躺下来的人,也好啊!你就永远学习本事专门耍赖,永远躺着也好;躺不住的啊!躺不住就随波逐流,叫他听命呢,不服气;那么你有本事领导别人,你创个业,你也可以去开个工厂、开个公司,做一件事业,养个千把、万把人,你能够给千把、万把人靠你吃饭,你就了不起喽!你要晓得哦,就有八、九万人靠你吃饭,一个人还有老婆、还有父亲、还有母亲。

等于有一年经济很不景气,有一位办工厂的老板来跟我谈话,他说:哎呀!我很想摆下!痛苦啊!想放下不干了。我说你不能放下。他说:对呀!我一放下来以后,二十万人没有饭吃。他说我工厂人多少万,每个都有家眷,我如果一不干,整个地垮了。所以说赚钱就要开下去,不赚钱除非我死掉!我说:哎,你这就是菩萨心肠!不管如何要撑下去。实际就是人生观的道理,你要做一个什么人。
 
所以呀,“诚身有道:不明乎善”,那么怎么样一条善路?那么你把人生观的哪个是至善?应该怎么样做?譬如出家,出家我应该怎么样出家修持?怎么样做一个高僧?不管他高僧、矮僧啦,反正我要成果、证果、证道,怎么样才能证道?就是需要明这个善。但是这个理搞不清楚啊,就“不诚乎身矣”,身不能诚。此身不能诚,上面一切都垮了。所以,“治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就是这个意思。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讲诚的境界。我们晓得,尤其学各种宗教的这里很多,我们到佛教庙子上看,拜菩萨求仙三个字:诚则灵。对不对?都看了。怎么叫诚呢?我这么跪下来,弄根香蕉拜一拜,还不诚啊?很诚了!再到这个什么关帝庙,晚上去拿两百块钱买些馒头啊、米糕啊,磕个头,把头还碰得“砰砰”地响,这个总是诚啊!你把头碰得响只能叫磕响头,不一定算是诚。诚是个什么境界?非常难!
 
这个“诚”字也就是佛家所讲的修定,就是定的境界。定是什么境界?专一、专诚、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妄想的境界。所以现在你看儒家的中庸,这个时候佛法还没有来耶!所以“诚者,天之道也”,诚的境界的天道的境界。这个天也是科学的、太空这个天;也是哲学的天、理念世界的天,形而上,看不见的,空灵。
 
“诚”是一个原则,天地永远是诚。所以天地生生不已,几千万年它没有怨恨人,没有要求人报答它什么;它永远给万物、给人类生命,给万物生机。所以天道的境界,人的诚恳的心像天地一样的开阔,就是诚的一个境界。
 
怎么样做到这个诚的境界?“诚之者,人之道也。”人为什么读书做学问、讲修养,甚至于学宗教呢?就是修道、成道这个境界。由我们的身心,由人道而到达同天道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同形而上道合一。所以“诚之者”就是方法,能够做到诚的这个方法这个境界呢,那是靠人的修为,靠自己修持、修行。怎么修呢?
 
“诚者”,现在告诉你“诚”。“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这个境界,“不勉而中”,一点不要勉强的。这个清净很自然就到了。譬如佛家讲空、道家讲清净,清净是他的境界的形容,佛家讲空讲的是原则。你看一般学佛人拼命地修空,打坐在那里修到空,所以永远没有修好,不能得定,不能达到。因为他都勉强在做。要“不勉而中”,一点不勉强,很自然地;空,空就是空嘛!随时随地都在空,定住了。“不勉”,一点勉强都没有。我用一点力深呼吸,有些人数息观、念咒子或者做什么,那都在勉强!所以都在用方法,没有达到那个境界。“不勉而中”——对了!插头一样插对了。
 
“不思而得”——智慧的境界。我们普通学问、学识都是靠思想、想出来的,文章是靠想出来的。一个好的真正艺术家一辈子画画,任何一个艺术家都知道,会写字的书法家也晓得,一辈子大概只两、三件作品自己满意的。那个满意就是圣灵的境界,怎么叫圣灵?“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自己也不晓得怎么画出来、怎么写出来的。

等于像学中国书法,王羲之学写《黄庭经》的时候,酒喝醉了,写完了:这是谁写的啊?写得那么好!他自己都不知道了。忘我了,达到这个境界。任何艺术也好,做生意也一样啊!大的工商家,一个计划下去,突然赚了那么多钱,自己想想都奇怪啊!就是那么一种脑筋。你用心个个都想赚钱啊,在座我们大家都在用心想赚钱嘛!一个月大概得了两千块钱还拼命节省、计算,要抠着来用,抠了半天给扒手扒走了,很可怜!要发起财来的时候,“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而且人还很舒服。
 
“从容中道”,很从容,不紧张,不像大家现在赶公共汽车,急急忙忙大喊,一头跑啊,那很不从容。已经赶到了,汽车“嘟……”开了,下面一阵烟过了,然后在那里生气。那真是“中道”,站在马路中间了!呵!(众笑)既不从容,站在中道,那很糟糕!“从容中道”……然后脸色也变了,忙个几天下来不成话了,腿上工夫都垮了,这还叫什么禅呢!要从容中道,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怎么样忙也从容中道。“圣人也”,圣人就是有道之士。
 
你看,在中国固有的文化讲修养的功夫、得道人的境界,三句话完了。就是禅宗所谓讲开悟,悟了以后那个智慧不晓得哪里怎么来的,“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你看禅宗大宗师那个答语、答复问题,那出来他自己不要考虑的。天人合一境界。说我想想看怎么办?怎么参?怎么打你一棒?哈!那个棒打下来,也不过是面粉做的棒,一碰就不对了。所以要这样。
 
所以“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上面讲到诚的境界、得道的境界。可是诚怎么样做到呢?刚才我们听了,怎么做到诚啊?——善,对不对?“不明乎善……”,怎么叫做善呢?开始第一步,“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你要选用一个真正的心理上的善的行为、道德的行为,抓得牢牢的。先求专一,使自己思想能够专一而不变。这就是大家所谓打坐啊、念佛啊、用各种功夫了,“择善而固执”。抓住了、定了以后,就是禅宗所谓讲大彻大悟——豁然,豁然开朗,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了。这个时候就是悟的境界,开悟的境界就是中庸所讲的“诚”,就是这个境界。所以啊,庙子上写的“诚则灵”很难啊!

——《中庸讲记》

来源迦陵仙音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