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师说 |  饮食也要知时知量

(2015-12-09 12:39:36)
分类: 导师之言
南师说 <wbr>| <wbr> <wbr>饮食也要知时知量

“谓彼如是守诸根已,以正思择食于所食,不为倡荡,不为憍逸,不为饰好,不为端严,食于所食。然食所食,为身安住,为暂支持,为除饥渴,为摄梵行,为断故受,为令新受当不更生,为当存养力乐无罪安隐而住,如是名为于食知量。”


你们不是要学佛吗?学佛就要根据佛学、依佛的教诫去做才对吧?吃饭要有学问。怎么叫“食知量”?什么年龄该吃多少?什么样的身体该吃多少?乃至于营养的配合问题。营养不要过分,现在的人都是营养过分,反而吃出病来。有一些老前辈来跟我说:奇怪,大陆不是没得吃吗?我们的父母在大陆的,都长寿啊,我的老妈妈已经九十几了。我说活得那么长是因为吃得少呀!


文明社会多数是吃死的,营养过分。我在贵州西南边界的时候,那山中没有什么好吃的,辣椒沾盐是好菜,哪里看得到肉啊?豆腐就是非常难得的上品菜。但是那里的人活得很长寿,子孙满堂。西藏、四川西南部吃糌粑,吃苦荞麦、青稞,等于我们吃饭,一个个身体都蛮好的。


什么是“食知量”?修行第一步要守根门,六根不放逸,吃东西要有头脑,要以正思维心来选择饮食,不是指营养好的。众生没有成佛以前,每个人体质不同,病不同,要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食于所食”,吃我应该吃的食物,第一个“食”是动词,后面的“食”是名词。“不为倡荡”,吃东西不是为了表示阔气。你看我吃东西多讲究,我做的菜多讲究呀!那是指饮食的丰富,也是犯细的戒。“不为憍逸”,不是摆个架子,像我们现在的伙食,比一些庙上都好,如果对人说:我们伙食比你们好吧!这就是犯憍慢心、放逸心,这就不对。“不为饰好”,不为装饰、好看,或出风头。“不为端严”,也不是为了吃得让身体发光,脸色发红。不是为了这些而吃,是吃我们应该吃的。“为身安住,为暂支持”,身体四大本来是假的,可是我们未修成以前,还要住在这个肉体中,所以要补充照顾它,慢一点死,慢一点倒下去。


机器靠能源,肉身靠饮食,戒律要我们饮食时要有一个观念,做吃药观,像吃药一样,使这个身体暂时活着,是为了免除饥渴而饮食,保留住身体性命才能修梵行。为了断一切烦恼,为了修清净的梵行,使烦恼“当不更生”,不再生烦恼了,保身体无病,得安稳快乐,而不去犯罪,也不犯戒,起心动念都要清净,这才是“于食知量”。


听了这些道理要记得啊,看了佛经不记得是罪过。我说话也要花气力的,我的身体也是暂住在这里,多给你们讲一分钟,我的生命体力也多消耗一分钟,你要对得起你自己,也要对得起别人啊!


饮食知量也很重要,因为肠胃太满才昏沉,所以中国人骂人“脑满肠肥”,脑子满满的没得思想,如果脑子像水泥一样的,肠又太肥了,还会悟到空吗?所以饮食要知量。


吃东西贪好味,吃多了就昏沉。所以佛的戒律过午不食,就是为了少昏沉。肠胃清了以后,脑子就清明;肠胃不清,脑子就不清,所以过午不食是有科学的道理。身根就是男女性器官,男性犯手淫遗精的,身根破坏了容易昏沉。女性两乳房也是生命身根之一,所以要守根门,现在跟你们讲明了,否则你们学佛一辈子也不知道身根是什么?


“食不知量”,或者贪嘴乱吃,吃得太多了;或者什么都不吃,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饿出毛病来,都是“食不知量”。做劳动工作的更不能饿,否则一脸乌气,胃要开刀的,所以饮食一定要知时知量,以避免昏沉。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