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课:《金刚经》与人生——彻悟人生,当下觉醒

分类: 德慧·专题课 |
女子德慧大学堂
科学与传统经典系列专题课程(2)
《金刚经》与人生——彻悟人生,当下觉醒
主讲导师:刘丰、刘晓红
北京2014年3月8-9日
导师简介:
刘丰老师:女子德慧大学堂导师。用科学的语言,为你开示德慧人生的真谛;客观地为你呈现,意识能量与物质能量的高度和谐,才是我们的生命方向。在不同程度上使你感悟身、心、灵的内在关系,以你自己对宇宙认知的科学系统,解读尚未被现代科学验证的心灵成长课题。

刘晓红老师:女子德慧大学堂导师,瑜伽行者,心灵画家。曾担任一家著名财富五百强跨国企业全球副总裁,著名律师。在经历生死后体悟人生,致力于帮助个人身、心、灵的觉知和成长,促进跨界组织的协作与发展,中国公益组织建设。多次深入藏地禅修,并远涉印度瑜伽圣地瑞诗凯斯学习王道瑜伽。
【时间】2014年3月8日至3月9日
【地点】北京,报名后另告。
【费用】1800元/位(含两天午餐及茶点)
【报名】下载报名表(http://xp.unimarketing.com.cn/files/3664/f/106610.doc)
【报名/咨询】
陈红
伊娜
邮箱: womenschool@vip.163.com
《金刚经》简介
《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
《金刚经》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生空,后半部说法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为出家、在家佛教徒常所颂持。20世纪初出土于敦煌的《金刚经》,为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现存于大英图书馆。
《金刚经》于公元前994年间(约当中国周穆王时期),成书于古印度。是如来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纪录,由弟子阿傩所记载。
金刚经属于《大正新修大藏经》中般若部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大乘佛教的空性与慈悲精神。由于该经旨在论述成道境界,即无上正等正觉,在佛教中亦为“不可说境界”,故尽管经文篇幅短小,其文字结构仍然晦涩复杂。经文中强调“真理”本身的不合逻辑,必须躬亲体验才能感悟,而无法透过文字和简单逻辑推理而得。由于其精神与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理念相契合,《金刚经》在禅宗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以后的禅宗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影响也随之源远流长。
金刚经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刚经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