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分享——爱的课堂

分类: 学员分享 |
鼓气勇气,掀开学堂大门
暮鼓晨钟,相聚普照寺
“初日照高林,禅房花木深。”千年桢楠树在初冬晨光的晕染下,苍劲的树冠被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仿佛普照寺里庄严巍峨的宝盖。树下的禅房里,晓红老师带领着我们用胜王瑜伽最基础的体位,配合着呼吸开启身体的能量,尝试着静坐、唱诵、冥想。云水居的三楼教室里,一源老师以侃大山的诙谐幽默,轻松地谈论地、水、风、火在死亡过程中的关联,中阴身的六类归宿,从中医视角分析癌症的成因,贝类沉潜祥和的特质,抽抽桃的妙用,水墨兰花的三句口诀......
30分钟验证,水知道答案
当一源老师告诉我们,每个人用30分钟体验,水真的知道答案时,怀着一颗半信半疑的心,开始止语、凝视眼前的一盏清水。随着呼吸的逐渐绵长、轻柔,头脑中的念头越来越少、来去的速度越来越缓慢,清水仿佛凝滞了一般,静静地安住在白瓷杯里。缓缓地抬起双手,感受肩关节的提升、肘关节的旋转、血液从指尖到心脏的流动。慢慢地捧起水杯,轻轻地闭上眼睛,让温度从手心和指尖源源不断地传递过去,透过白瓷杯传递到随遇而安的清水中间。
正在为温度的传递而怡然自得,突然感觉到左手食指痒痒的,睁眼一看,一只小苍蝇正在上面漫步呢!瞬间涌起无数个问题:大雪时节还有苍蝇?它从哪里飞过来的?为什么偏偏落在我的手指上?还不紧不慢地绕场一周?不知是被我恶狠狠的眼光盯得头皮发麻,还是它那广角复式眼睛倒影出我紧皱的眉头,小苍蝇知趣地拍拍翅膀飞走了。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嗔。苦笑一下,调整呼吸,继续聚精会神凝视手中的白瓷杯。定睛一看,双手环抱的杯中之水仿佛另一个小小的世界,既清澈透明又深不可测,微微荡漾着一圈圈同心圆的涟漪,天花板的灯光就倒影在水中,恍若《再别康桥》所描述的一幕: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白瓷杯里的水仿佛变得更加浓厚了,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要一饮为快。再次缓缓地闭上眼睛,等待水杯与嘴唇的相遇。这一滴水,带着曾经半信半疑的心思,带着双手指尖的温度,带着消除干扰后的平静,清清爽爽、如约而来。当第一滴水浸润到双唇时,才发觉原来自己如此干渴、如此需要甘露的滋养。又舍不得一口饮尽,只有慢慢地、慢慢地啜。随着一点一点的水流过舌头、滑向喉咙,渐渐从舌根处体会到水的甘甜。到最后,仿佛是源源不断的琼浆玉液流向口腔,冲刷着所有的郁闷、委屈,带着新鲜的能量,让流经的每一个细胞都喜悦得闪闪发亮。
金刚印,与别人眼中的自己
没有想到,清晨散步时的一句感慨,让王校长点名分享了这个故事,作为最后一堂课的引言。普照寺最后一位比丘,每天用光脚转塔的纪念方式,从大和尚师父圆寂到自己往生的这段时间,活生生在石塔周围的石板上踏出了一圈金刚印。当我在初冬的晨曦中,一步步靠近沉寂的石塔,越来越清晰地看见这个用血肉之足成就的印圈时,四周清脆的鸟鸣似乎销声匿迹了,千年桢楠树的枝叶之间仿佛传来一阵轻轻的叹息,地上的各色落叶蹑手蹑脚地呆在原地不动,只留下我这个慕名而来的不速之客,在塔前百合、菊花的馥郁芬芳中,情不自禁缓缓起步,沿着金刚印的轨迹,独自绕塔一遍又一遍。
我想,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是否心中都有这样一处光明之地,在风雪交加的时分,能够无畏无惧地前行;在春和景明的季节,带着喜悦和温暖播种希望;在暮色四合的暗夜来临之际,能够收摄心性、沉潜祥和。也许,双足踏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不可尽数的曲折故事,都有难以言喻的悲欢离合,都有不可思议的殊胜因果。也许某个时刻的回望,虽然只看见自己孤单的一行脚印,可是谁又能够否认没有接受过良师益友的援手、搀扶?有时候甚至没有发现自己歪歪扭扭的脚印,那有可能是亲朋好友在默默地背负着自己趟过泥泞啊!
于是,下午的分享中,我们都透过别人的眼睛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
在王校长没有介绍一丹的情况之前,她就是安坐在我身旁一个眉清目秀的妹妹。当我们双手相握,彼此凝视的刹那,不约而同地泛起了泪花。我直视着那双黑白分明、清澈见底的大眼睛,觉得她就是一尾纤柔的鱼儿,渴望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呼吸,却不知因为什么缘故,被四周的水草缠绕得密不透风,举步维艰。她眼中的我像一株幽兰,沉静、清香。暗自惭愧:我哪有一丹妹妹描述的那么好?工作中是不分昼夜的女汉子,生活中是孤僻沉闷的清高之人,如何能够担当得起“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赞美?
会计专业出身、坚持做义工、爱好茶道的迪姐,就像是随处可见的扶桑花,枝繁叶茂,红花似火,不经意地闯入眼帘,热情洋溢地笑脸相迎。看着她不再年轻的脸庞,感叹一个女人要经历多少风霜,才能把那些不愉快都化为成长路上的资粮,给与旁人亲近的温暖和希望。
饱含深情朗诵的白衣女子怡兰,宛如湖畔的一株杨柳,淡淡的眉眼仿佛是被二月春风描绘而成,娓娓道来的话语像是小燕子捎来的呢喃祝福,在我心底荡漾开一层层爱的涟漪。如果用一种食品来形容,我的选择是新鲜核桃。外表看去有些青涩,甚至会不以为意地与青梨混为一谈。随着交流的深入,就发现她有着坚硬的包裹,用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构筑出外圆内方的格局。以从善如流的方式打开果壳,呈现在眼前的是甘脆丰润的果仁,给与观察者丰富营养的同时,也留下精致温婉的余香。
熟谙英文、早睡早起、雷厉风行的虹姐,在两天两夜的同居生活中,给予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就像一棵苍翠挺拔的松树,跨过不惑之年仍然朝气蓬勃。虽然不敢妄自揣摩是遭遇甚么样的环境,才把身形纤柔的她活生生塑造成女汉子的模样,长出厚实绵密的针叶,齐刷刷地在工作中横眉冷对、表情严峻。可是这一见如故的感觉,就这样穿越了行业与年龄,在拥抱彼此的过程中,未语泪先流。
回家途中,因为手机导航的版本没有更新,在省内高速路与绕成快速通道、再到G5高速的转接路口,不止一次地打开应急灯停在路旁,看地图、辨方向、打电话、问路人。看着渐渐暗淡的天色,听到陈萍温言软语地与等待已久的司机沟通、解释,转过头来还安慰我不要着急、注意安全,自己惭愧得无以复加。自以为是地认为反正在成都附近,车到山前必有路,可是没有充分考虑到方向感极差带来的风险,结果绕来绕去耽误了不少时间。趁着车内灯光昏暗,红着脸向萍姐道歉,由于自己的散漫,害她约好的司机一催再催,还要赶赴下一个城市去工作。萍姐淡淡一笑,说也许是因为两人一起边走边聊,反而影响了你。如果不搭便车,你一个人能够专注地开车,也许不会出现绕路的情况呢。可是实际情况呢,却是萍姐在我冒失地前进途中,不断抚慰波动的情绪,令我恨不能找个地缝钻下去。
回来之后,良师益友们的只言片语,仍然栩栩如生地凝固在心间,使我不得不轻拿轻放,生怕一不小心就惊扰了最初的感动。
感谢德慧女子大学堂的因缘,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的韵味,也让我在姐妹们的薰陶之间,不断地积累、沉淀、升华,独处时怡然自乐,相处中与人温暖。
成都班学员
2013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