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瑜伽——带心灵回家
——北京瑜伽工作坊 学员 李红娟
6月28日早晨的北京被湿润的雾气笼罩着,看不到太阳,闷闷的空气预示着雨水的来临。走进南四环边上一处私人会所,高高的围墙内,映入眼帘的是小桥、池塘、满眼的绿树、草地和自然高低起伏的林中小道,让刚从闹市来的我顿时轻松了许多,一丝清爽洋溢全身。
因环境安静、空气清新,晓红老师决定调整课程,带我们直接到教室楼前的草地上做瑜伽体式练习,亲身感受瑜伽。
“瑜伽是通过呼吸,将意念带到身体僵硬、疼痛的地方,接受疼痛、滋养它们”
“瑜伽通过观吸气,滋养身体每个细胞,然后从身体每个角落呼出去,与周围融为一体,没有边界,与宇宙合一”
“瑜伽是平衡”
“瑜伽是接受”
“瑜伽是爱、奉献”
“瑜伽是臣服”
“瑜伽是通过体式,让心和身在一起,约束心灵的波动”
.....
晓红老师对瑜伽的诠释让我意识到之前对瑜伽的了解和理解是多么肤浅。以前也练习过瑜伽,很羡慕瑜伽老师身材的苗条、柔软,以为瑜伽可以减肥、塑形,但自己很难坚持。
现在我明白了,以前我在做瑜伽的时候,在和自己的身体抗争,动作不到位的时候,就挣扎着到位,结果很畏惧去重复抗争,所以坚持不下去。“心瑜伽”(我自己命名晓红老师教授的瑜伽)是接受疼痛、不抗争,让自己和疼痛在一起,每一次体式遇到僵硬、抖动、疼痛的时候,都如母亲抚摸、轻拍怀中的婴儿般接受它、与它在一起,心变的专注、柔软起来,随之身体也柔软了。无需追逐,一切自然发生。。。
如孩子尝到指尖上的蜂蜜般我特别渴望做体式,让心和身体在一起,让自己匍匐在大地上、沉静在鸟鸣中、臣服在宇宙里,没有祈盼、没有焦虑,就在当下。
“You are so fresh”王红校长见到我的第一句话让我知道,我在变化。
“瑜伽是一种生活,瑜伽不是体操....”姚栖谛老师对瑜伽八阶的解读带我们进入了瑜伽精神世界。
瑜伽八阶犹如一棵树,持戒是树根;奉行是树干;体式是树枝;调息是树叶;感官收摄是树皮;专注是树液;冥想是花朵;三摩地、禅定是果实。
瑜伽八阶让瑜伽成为一种人生,所以“瑜伽不需要去坚持,就如同吃饭一样,吃饭需要坚持吗?”姚老师的话字字玑珠,体现了瑜伽行者的智慧和定力。
苏军敬老师告诉我们要拆除心的围墙,才能减少我执,使心敏锐。
心敏锐的人才会优雅
心敏锐的人才会奉爱
心敏锐的人不会自我
“婴儿没有自我,后天的教育是发展自我;圣人没有自我,修行的目的是达到无我...” 苏老师用简单明了的对比,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自我”是什么。
“走进周边的环境,看看你们能带回什么?”带着晓红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走到了树林里、池塘边、草地上.....斑驳的树皮让我想起瑜伽八阶中 第五阶“感官内敛,摄心”,收摄的过程是痛苦的,需要忍耐,需要与自己已有的习气决裂;需要放弃,放弃追逐感官。但收摄的结果是恒久的甜蜜和喜悦,值得一生去体验和经历。
“蒙上眼睛,将自己交给同伴,在环境中游走20分钟” 是又一个体验活动。一般人都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所谓“眼见为实”。当蒙上眼睛的那一刻,我立刻体验到了与环境为一体,没有了居高临下,我是大自然、宇宙的一员,与小草、树木无异。这时所有的经验都来自感知,头脑退到了第二位,心与身紧紧地在一起。一丝自由、无拘无束的喜悦悄悄升起,宛如刚出生的婴儿无惧地看着这个世界,没有焦虑和恐惧。
三天的课程让我们体验了心和身的合一、身与物的合一。一时的合一可以体验,一生的合一是瑜伽——心的瑜伽。
正如吃饭给身体提供营养,持戒给心提供能量,是心瑜伽的第一步。
“持戒包含:没有暴力、不说谎、不偷盗、禁欲、不贪婪。
没有暴力是不造成痛苦,造成痛苦比杀害更严重,言语、想法都可以造成痛苦。
攫取超过自身生存所需资源的行为都是偷盗...” 晓红老师带领我们读巴坦加里的《瑜伽经》。
我们围坐在老师周围,每人阅读一段,老师讲解一段,带领我们思考,仿佛回到了小学课堂。是啊,我们不就是刚刚入校门的小学生吗?——心灵学校的小学生,我们虽然有大学、硕士、博士文凭,有生存的技能,有职场的位置,但我们的心是粗糙的、幼稚的,在人生的风雨中飘摇。
心瑜伽——培训心,让心获得文凭,带你在人生中找到家。
2013年7月4日 北京 百旺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