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钱牌神册通宝契丹皇都

标签:
古币历史收藏图片杂谈 |
分类: 辽代-契丹 |
辽代钱牌*神册通宝*契丹皇都




皇都后改上京,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8年(神册三年)在今内蒙巴林左旗林东镇南兴筑,公元926年(天显元年)扩建,938年(天显十三年)改称上京,並设临潢府,为辽五京之首。
此“皇都壹千文”钱牌,是当时大面值钱牌。此钱牌主要用于中央政府与各部落之间使用,普通百姓是用不上这种大面值钱的,所以铸造数量极其稀少,其研究辽代钱牌提供了珍贵的史料。现已发现多种辽代钱牌,比如佰文、伍佰文、千文、伍仟文、百两等等,辽代钱牌是成体系成建制,具有辽代鲜明特色。
辽朝先后形成五京制度。五京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五京中,只有上京是首都,其他均是陪都。至辽宋澶渊之盟后的极盛期,中京政治作用虽然加强,但仍没有改变上京首都的地位。
因为辽朝的主要民族契丹族为游牧民族。由于契丹族转徒不定、车马为家的特性,决定了皇帝的巡狩制。一切重大政治问题均在捺钵随时决定,是处理政务的行政中心。每年又“四时巡守”,“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皇帝在游猎地区设的行帐,以区别于皇都的宫帐。因气候、自然条件的制约,四时各有捺钵之地。契丹皇帝四时巡行的宫帐(也称牙帐),即春捺钵、夏捺钵、秋捺钵、冬捺钵
。





前一篇:西辽《绍兴通宝、元宝》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