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兴定通宝》小平

标签:
古币收藏图片文化历史 |
分类: 金代 |
金代《兴定通宝》小平



兴定通宝是金宣宗完颜珣兴定年间(公元1217—1222年)所铸之币。兴定钱早前诸谱不载,近年东北地区相继有所出土。从目前的发现来看,其元宝、通宝和重宝三宝文钱齐备,形制大小不等,书体楷、篆,材质银铜皆有,遗存皆少,属金代铸币稀少品种。以见兴定通宝、元宝小平旋读,兴定通宝折二直读,兴定重宝折十直读,折三、折五暂时未见,按币制应该有铸造。
金朝使用的货币,除了铜钱和银锭外,纸钞也大量的使用。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年),开始发行“交钞”,初有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五等,谓之大钞;后来又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五等,谓之小钞。
由于交钞日益贬值,宣宗贞祐三年(1215年),发行新纸币贞祐宝券,取代旧的交钞,但两年后同样大幅贬值。兴定元年(1217年),又发行贞祐通宝纸币,一贯当贞祐宝券一千贯,借以取代旧币,但贞祐通宝也难逃贬值命运,元光二年(1223年),又发行兴定宝泉纸币,一贯当贞祐通宝四百贯,也是不久贬值。金哀宗于天兴二年(1233年)在蔡州发行天兴宝会纸币,以银为单位,有一钱、二钱、三钱、五钱四等,但没等发行金朝就灭亡了。
金代纸币的发行由于没有准备金和充足的贵重金属保障,且发行浮滥,因此纸币屡屡贬值,朝廷不得不发行新钞取代旧钞,但新钞贬值更快,因此造成恶性循环。
宋臣吴潜曾上奏:金人之毙,虽由于鞑(蒙元),亦以楮轻物贵,……百缗之楮(百贯纸币),只可以易一(碗)面,而国毙矣!元臣(金降臣)耶律楚材说金亡:(滥币)以至万贯唯易一饼,民力困竭,国用匮乏,当为借鉴!





金朝的纸币
宗贞祐二年(1214年),又发行二十贯、五十贯、一百贯、二百贯、五百贯、一千贯几种大钞。交钞的使用一开始也有“界”的规定,七年为一界。但是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之后,交钞流通改为无期限,并且规定可以由地方政府印造。因此,交钞数量大增,流通区域渐渐扩张,但也导致了交钞也严重贬值,通货膨胀日益严重。
前一篇:金代《天德元宝》光背折三
后一篇:金代《元光元宝》光背折五